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从本月1号开始,患者住进二级以上医院24小时内,院方必须与患者签署拒收红包协议,一纸协议,能否真的管住收送红包?来听东广记者赵旻的调查报道:
黄先生的父亲马上要在华山医院做手术了,手术前,他在家属术前谈话签字时,多拿到了一张纸,是医生和患者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他觉得,签了这张协议感觉放心了些。
(实况)我签了,我觉得挺好。有总比没有强吧。哈哈哈
但张女士就不这么认为了,她觉得协议签归签,红包该送还得送,送医生红包,自己更放心。
(实况)大家都送,你敢不送么?大环境就是这样,没办法,毕竟开刀这么大的事情,送个三千救我父亲一条命,不应该么?
对于这个签协议治红包的政策,医生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医生魏众颖认为,如果不真正改变医患关系,靠一纸协议无法管住红包。
(实况)真的很搞笑,如果腐败这么好消除的话,对吧。
这个政策像个笑话。
沪上一家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生周高洁说,她自己从来不收红包,因为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
(实况)这是我的底线,一般我都是手术以后还回去的,因为你开刀前还别人会不放心,当然别人一定不收,我也都上缴的。
魏众颖说,不是所有医生都有机会收红包,相比那些外科手术医生,内科、皮肤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生收到红包机会少得多。小魏今年三十岁,目前在沪西这家三甲医院最强科室做住院医生,虽然很优秀,但她依旧很怕同学聚会,因为每月收入全部加起来只有五千元。
(实况)我们同龄医学生发感慨,我们当时高考都是佼佼者,现在毕业十年了,其他人拿年薪20万、30万甚至更高,他们觉得你们可以收红包,你们以后可以很有钱,其实说老实话,这都是不爽的,这是对职业的侮辱,靠医院那点收入,真的是很难生存。很多人都选择离开了,都是很优秀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觉得制定拒收红包协议“很可笑”,黄洁夫说得直白,“如果一个医生要不断去宣誓不收红包,这个誓言就是无效的。要杜绝这个现象必须从源头治理!”
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如果接到检举或投诉收受病人钱财,一旦查实记入档案,就会终生被吊销执照,丢掉饭碗,制度使得医生们根本不敢收受“红包”。当然,医生爱惜“自己的羽毛”,首先是因为他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丰足的经济地位。
【播】据了解,北京率先试水签署医患“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的煤炭总医院已经满50天,在医生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承诺率只达到六成,有四成医生没有主动“买账”,还有不少医生对此新政抱有抵触情绪。一纸医患协议也许可以管住一些医生。但是,要让医生在医疗行为中多为病人考虑,少一点经济利益驱动,就必须要靠改变“以药养医”的大环境。如果现有的医疗生态不改变,仅靠一纸协议,根治红包现象只能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