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不仅需要护照签证手续齐全,还必须有中国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许可。然而,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打黑工”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多。近日,奉贤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组织偷越国(边)境案中发现,外国人通过非法渠道来我国打黑工已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常涉及组织偷越国边境、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等刑事犯罪。
90后组织偷渡打工
现年23岁的90后青年阿钟是东南亚某国人,2011年时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老乡“阿玉”。后来“阿玉”转战上海,收入不错,于是邀请阿钟来沪。阿钟了解到,在上海郊区一些私营企业里,有不少外国人在“打洋工”,大多数像他一样来自东南亚收入较低的国家。这些“洋工人”劳动力成本低廉,颇受私企老板欢迎。
阿钟在与阿玉、李勇(中国籍)商量之后,打算做“蛇头”的生意。2012年4月,阿钟从亲戚朋友中间物色了8个人,其中包括其舅舅阿福。他们事先办好到中国的护照和旅游签证,在被收取了每人人民币2300元之后,8个人被阿玉、李勇安排在了上海郊区的一家木器厂里工作。
2013年3月初,阿钟和舅舅又招募10个本国老乡打算来上海。10个人夜晚乘船来到中国边境,在摩托车接应下,绕过边境检查站,直奔广西汽车站。阿钟用李勇事先制作好的假身份证、假护照买好火车票来到上海。
就这样,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间,阿钟共计组织53名人偷渡国境,并安排在上海郊区工作。
2014年4月,奉贤区检察院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阿钟依法提起公诉后,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3万元,驱逐出境。
境内外勾结成产业链
记者从承办检察官处了解到,“洋黑工”现象并非上海才有,几年前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较多,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向长三角蔓延之势。
据了解,从事这种业务的大多数是广西边境地区的劳务服务公司,“洋黑工”不再需要亲戚关系就可以大批直接进入珠三角、甚至长三角打工。组织偷运一个东南亚劳工到广东或上海工厂可得到1200元好处,扣除车费、食宿费用后至少还有700元以上的利润。
调查表明,境外“蛇头”与境内人员勾结是“洋黑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一般的职责分工是,境外“蛇头”收取介绍费,负责为偷渡人员联系偷渡事宜,待其进入中国境内后,将其运送至打工地;境内人员负责在打工地点接应和管理偷渡人员,安排食宿,联系伪造身份证件,介绍工作。如阿钟以每人2000余元的“手续费”组织8批共53人偷渡至南宁,李勇先后为其中24名偷渡人员介绍工作,约定收取每人每月200元好处费。
在此过程中,冒用他人护照、使用伪造身份证是偷渡的常用手段。为将偷渡人员从边境运送至上海,犯罪嫌疑人往往收集多张他人护照,冒用这些别人的护照为偷渡人员购买火车票,均未被发现。同时,“蛇头”及境内接应人员一般提前为偷渡人员购买伪造的第二代身份证,以应付检查。
检察官表示,“因为偷渡人员工资通常比同岗位中国籍工人少三分之一,且无须缴纳社会保险、养老金等,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与介绍偷渡人员保持合作关系,私自雇用偷渡人员以降低用工成本,形成偷渡‘黑工’的需求市场,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也给当地社会管理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