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反馈:
还有很多违建未暴露
朱先生是阳光威尼斯四期的业主,昨天他听说新闻晨报刊登了反映他们小区违建成风的文章后,一口气买了40份报纸。“我们以前到处投诉,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这一次终于让我们看到希望了。我跑了5间报亭,买了40份晨报,我要把这些报纸留好,等着看下文。”
王女士也打电话告诉本报记者,昨天一早,她就接到很多以前的同事和朋友的电话:“他们说你们小区这下子出名了,都上报纸了。以前他们还不知道我们小区违建那么厉害。”
王女士了解到,这次集中拆违是各职能部门联手搞的一个行动,她最担心的是这个行动又是一阵风,几天后,这阵风过去了,那些违建还是会纹丝不动。王女士还说,其实报纸反映的情况只是小区违建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违建没有暴露出来,希望晨报能继续关注,加大报道力度,让有关部门认真整改,而不只是走过场。
物业反馈:
全力配合职能部门执法行动
昨天下午,该小区物业公司的经理曹先生告诉记者,晨报刊登的文章他读过后,认为报道客观公正,对小区今后的拆违工作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他对本报的报道表示支持。
曹先生说,虽然目前他还在休假中,但是对小区的违建问题,依然保持高度关注,且会及时把相关信息向上级汇报。
对新增加的违法建筑,曹先生坚持发整改通知书,并约谈业主,希望他们停工拆除; 对于职能部门的执法行动,他们也将全力配合,希望能借此机会,把小区里的违建停掉一批,拆掉一批,让大多数居民满意。
拆违办回应:
正在摸底违建数据
此前,针对阳光威尼斯四期的违章搭建,普陀区拆违办曾透露目前没有打算对这些违建进行拆除。
不过,普陀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媒体监督有利于他们推进拆违工作。
“虽然目前我们真的很忙,人手少,疲于应付,但是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方案,以实际行动回应媒体的关切。”该负责人说,他正在统计一个数据:有多少违建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多少违建涉及社会知名人士等,这一切目前正在摸底。
据该负责人介绍,普陀区的拆违工作目前主要是拆违办在做,当前他们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其实,居民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们,现在报纸曝光了,他们更要看看我们到底作为不作为”。
虽然这名负责人并没有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具体的工作日程,但昨天晚上,记者还是通过多方了解到,今天上午,普陀区政府相关部门将召开专题会议,研议阳光威尼斯四期的拆违问题。
[记者手记]
治违建需要“该得罪时就得罪”
□晨报记者 叶松丽
几年前,我曾到过杨浦区定海街道一片棚户区。在那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往往会住着一对老人,甚至是一家三代。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往居民家里灌,雨下多久,居民们就得“防汛”多久。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家居民连金鱼缸里的水泵都拿出来排水了。
然而,雨过天晴,这个棚户区的三尺小巷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家在门外违章搭建。一位居民如此解释:“要是大家都在门口违章搭建一块,这个小区岂不乱套了?”
虽然生活条件苦点,但这里的居民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秩序,他们也想过要改善自家的居住环境,但是在整个小区的大环境面前,他们守住了做人的本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最近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走访违建现场,采访主管部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些不缺钱、不缺房的人,违章搭建时似乎有种争先恐后的心理,他们为此甚至会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资源。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
有人将其归结为利欲熏心。因为一些市中心的公寓,单价动辄几万元,别墅更是稀缺商品,多搭建一平方米,就等于赚了几万元。但显而易见的是,金钱对于这些能住得起豪宅的人而言,并不是最稀缺的。
于是,又有人将这些人的违章搭建行为,归结为“挑战秩序”的狂妄心在作祟,总以为自己摆得平,搞得定,漠视了最基本的小区管理秩序。而违建口子一旦撕开,必然会引发跟风效应。
那么,为什么这些违章搭建,可以多年屹立不倒,直至遍地开花呢?
在不少小区业主看来,违建难除与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敢为、不愿为、碰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的心理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讲,拆除违建,还真的需要一种“该得罪时就得罪”的魄力,敢碰硬钉子,敢于依法行政。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广大业主的正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