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规则格外重要”

  祈立天在《中国规则》中写道:“外国人要想最有效地和中国人谈生意,就应该去了解、适应中国特有的规则。”

  在中国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专家普遍认为,对于在中国的西方人来说,学会中国式的处事技巧,极为必要。瀚纳仕公司的兰熙蒙称:“在美国和英国,一名优秀的总裁所需的处事方式,在中国并不适用。许多外国人刚来中国时,处理事情总是直来直去,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过程要比在西方复杂得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金台烈认为:“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仅仅看成就方面,还要看性格方面。拥有谦虚品质的人,往往能发展得更好,做事莽撞的人,则很大程度上与成功无缘。中国企业选择录用外国人的时候也不会例外,必然考虑这一点。”金来自韩国,他认为,出现问题时,西方人习惯直接指责出错的员工,而东方人则不习惯如此。

  乍一看,上海同西方城市相比,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旦踏入上海的办公室,西方人便会立刻发现,上海与西方大有不同,因此,了解中国的规则对外国人来说格外重要。美国固特异轮胎亚太区前总裁柯华德·皮埃尔说,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外国商人想要赚到钱,就不得不挖空心思,“之前那个只要是西方企业就能赚钱的时期,已经一去不返了。”

  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比工作更重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称:“我对中国的感情,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大不相同。早上8点到下午6点是工作时间,我会中外文化差异的困惑中煎熬,并随时可能遭遇麻烦事。而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的私人时光中,我就又能重新认识中国,体味中国丰富的文化财富,转而深深地热爱这个国家。”

  “艺术气息蔓延上海各个角落”

  海莱特·瑞跟随妻子来到中国,成了一位全职丈夫,妻子在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做高管,他则在家照顾3个孩子。和其他全职丈夫或全职太太一样,他喜欢上海价格不高的家政服务,全职保姆的月收入只需要提供3000-6000元,“这意味着我每周都有时间和太太约会。”

  相比于中国其他城市,上海无疑更为让外国人适应,因为在上海的很多人都会讲英语。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外国人在上海生活更容易保持西式的生活方式。华辉国际运输服务公司总裁詹姆斯·固丁称:“上海正在成立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国际学校,上海也拥有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美国歌星凯蒂·佩里最近在上海办了两场演出,这无疑突出了上海的国际性。”

  此外,有不少外国人表示,与多数西方城市相比,上海生活成本不算高,同样的消费水平,在上海能过得更好。外国人只需要花费3元就能乘坐一段地铁,计程车起步价仅有14元,花一点钱就能吃到上海的美食。

  不过,上海的生活成本正在不断上涨。上海国际社区中心总监凯瑞·琼斯观察到,在上海外籍人口分布方面,高收入的外国高管人数正在减少,而年轻的外国专业人才,以及外国学生,正在增多。国际学校咨询机构ISC公司的理查德发现一个现象,在上海国际学校中,外国人子女的所占比例正在减少,而中国海归的子女所占比例开始增加。

  可见,未来,移居上海的外国人恐怕不会大手大脚地去上海酒店品尝各式菜肴或是到上海酒吧喝个酩酊大醉。

  当然,低价享受上海文化的方法还有很多。上海纽约大学的教授安娜建议,外国人尝试吃一些上海的街头食品,这是品味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方式。

  "上海拥有很长时期的街头食品文化,得益于上海是一个移民性的城市,中国各个地区的人都汇聚到上海,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家乡菜式,所以你可以在上海街头包揽中国食品的全貌。"汉堡、披萨并不能代表上海,来上海还是要去品尝一下真正的中国食品,街头小吃就是保留了中国地道的食品特色。

  在上海走走看看,你不时能目睹到各国痕迹,也能看到上海老年人如何享受生活,如在黄昏时,跳广场舞,在清晨逗鸟,打太极。

  上海文化的现代一面,每天都在淋漓尽致地呈现,尤其是夜晚,这种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高速公路上的霓虹灯散出柔和的光晕、身披绚丽色光的摩天大楼美轮美奂。

  此外,上海的文化气息,也在不断酝酿。美籍韩裔历史学家朱莉称:“在我2011年刚到上海时,上海仅有3座艺术博物馆,而现在就有14座。艺术的气息,似乎已蔓延至上海的各个角落。有时,在上海的某个菜市场,各式果蔬货摊、露天理发店旁,说不定也会惊现一处旋转的现代艺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