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将发布公卫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10大重点学科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6月11日下午召开的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座谈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透露,上海将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聚焦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流行病学、灾难医学与卫生应急管理等10个重点学科领域,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群,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

  同时,建立“懂公卫、知临床、能应急”的上海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教学实训方案和考核评价机制。

  4月7日下午,上海市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

  据邬惊雷介绍,作为贯彻落实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和《若干意见》的重要配套举措,上海市卫健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年)》,近日将由市政府办公厅批转印发。

  据他透露,接下来三年内,上海将重点推进四方面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聚焦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具体包括:

  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标落实“公共卫生20条”,重点是建立多部门融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运营和监管系统,打造基于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健全联防联控的公共卫生协同处置系统等。通过行动计划实施,将建成“一个平台”“三张网络”“一套预案”“一支队伍”。

  其中,一个平台是指上海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1.0,实现基于多部门大数据的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管理实时化和一体化;

  三张网络则包括: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通过制订发热门诊和重点科室建设标准、完善传染病哨点布局,打造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实现实时监控和主动发现;传染病病原检测网络,建立传染病病原检测质控中心和病原体检测平行实验平台,建设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加快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管理;传染病应急救治网络,构建覆盖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专科医疗机构的三级传染病救治体系;制定机构建设标准、明确传染病分级诊治规范与流程,建立传染病救治床位应急状态下的“平战转换”机制等。

  一套预案,指修订《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并制定《上海市重大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构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

  一支队伍,则是指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役”示范队伍和培训、演练和响应长效机制,加强应急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计划首批组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核化救治、心理危机干预、卫生监督、应急护理等专业应急处置后备力量近5000人,组建3000人的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队伍。

  同时,上海还将聚焦能力提升。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内涵,主要对标落实“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22条”。

  重点是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能力,实施区级疾控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实施“智慧卫监(一期)”项目,建设“1+16”可视化监管平台和应用场景等;提升“医防融合”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完善基于“健康云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等;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力,建立健康行为监测评估网络等。

  此外,还将聚焦重点人群健康问题。实施惠民服务项目,包括青少年近视防治、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筛查、“一老一小”口腔健康服务和整链式妇幼健康服务等;推动健康服务管理规范、标准制定和工作流程优化等。

  在聚焦支撑保障上,除了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外,还将加强法治保障和社会支持,修订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及传染病防治相关标准和法规,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标准和上海超大城市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