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出台《实施方案》,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金融服务是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的金融服务是如何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呢?请听本台记者俞承璋发来的报道。

  今年六十多岁的钱阿婆,平时对金融服务最主要的需求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随着大量银行网点撤并,钱阿婆不得不转战手机银行。

  [我们年纪大了,虽然有手机银行APP能操作,但是有时候看手机银行当中理财信息不一定全面,要到网点去咨询一下理财经理。现在就是银行网点撤并了,就很讨厌,我们要重新再找一个网点,还要找能够为我服务的理财经理。]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手机银行字体小,操作繁琐,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是作为银行网点撤并后的金融服务延申,许多老年人也只能被动接受。看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涛认为,考虑到老年人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银行网点撤并应该划定底线。

  [银行网点减少,它是为了减少成本考虑,但是为了老年人金融服务的需求,它还是要求它要保持一定的网点。]

  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近2年内,仅上海一地,金融机构网点新设39家,退出109家,网点净减少70家。陈涛说,金融服务向线上迁移大势所趋,打造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金融科技产品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可能需要老年人慢慢去适应社会的进步,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科技来解决。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的身体因素,认知的因素,行动的因素,对界面进行一个适老化的改造。可能金融机构的话也需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在服务流程上做一些适当的变化。]

  在上海银行浦东三林支行智能机具前,老年志愿者李琴正在引导同为老年人的储户操作机具。她告诉记者,许多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手抖得厉害,连操作智能机具的触摸屏都有困难,而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就是帮助这些老年人顺利使用智能机具。

  [我们在指导的话,我们可以手把手,帮他按到上面。假如说你要是叫他自己弄的话,他肯定不行的。我们这儿就教老年人比较简单的东西。]

  作为上海地区最主要的养老金代发银行之一,上海银行每年都从上海老年大学聘请大量像李琴这样的学员,在网点做志愿者。上海银行浦东三林支行行长助理周芬芹介绍,上海银行还专门对手机银行做了适老化改造。

  [人脸识别、指纹登录,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都能做到,只是上海银行会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放大的,显示红色字体的美好生活版。字体放大你看得更清楚一些,所以我们上海银行的美好生活版可以是助老的手机银行线上服务的一个利器。]

  然而从行业看,金融为老服务与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仍有差距,更多的银行热衷于布局“无人银行”、“智慧银行”,注重应用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在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李峰看来,银行有必要重新认识金融科技的作用。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用户的一个友好程度了,金融科技对于特定人群一定是需要有支持和保护的。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从完全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转换成一定程度兼顾公平是绝对必要的。]

  以上由记者俞承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