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捐”屡次发生
●2012年3月,靖江一女孩在“清髓”准备接受移植时经历了和小韩宇同样的过程,同样的反悔。且反悔的过程出奇相似:先是骨髓配型成功,然后女孩被送进无菌仓开始大剂量注射药物,直至其原有的造血系统全部被摧毁。接着在移植手术的前几天,捐献者突然反悔。
最后,女孩的母亲捐出骨髓,进行半相合手术,同时辅以脐带血移植,以增加成功率。
●2013年1月22日,北京空军总医院,患白血病的22岁福建大学生吴志辉原定于下午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供体临时反悔,手术被迫紧急取消。由于术前吴志辉的体内免疫系统已尽毁,无奈之下他的母亲先后三次与儿子进行半相合移植手术。
●2011年7月,云南一名捐献者在采集干细胞过程中,遭遇医院机器故障,反悔拒捐。
●2012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一患病博士在“清髓”之后,捐献者突然反悔拒绝捐献,让患者一度面临生命危险。
干细胞捐献量不到一小袋普通装牛奶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李晓明
在犹如大海捞针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中,志愿者的捐献是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捐献者的“临阵逃脱”,一位挣扎在生死边缘等待骨髓移植的病人哀叹说,“他们给了我生命的一点点希望,却又让它破灭了。”
针对干细胞捐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晨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上海部分专家。
●捐献干细胞真会损害身体吗?
对这个问题,上海众多专家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国际上至今还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案例。“我们不认同以牺牲一个人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救助另一个人的做法,关键是很多人对捐献的科学知识不了解,因此不愿意捐献甚至在最后关头反悔。”
●捐献是否用器械从脊骨中抽取?
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胡炯说,大家应该正确认识干细胞移植,“很多人对捐献干细胞的过程不了解,认为干细胞提供者会被医生用器械从脊骨中抽取,‘敲骨吸髓’的恐惧让他们不敢做志愿者。”
胡炯指出,事实上,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瘤等患者所需要移植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而手术主要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给捐献者注射动员剂将骨髓血中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后,直接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50-100毫升全血(普通献血志愿者通常需要献200-400毫升,100毫升的量相当于一小袋普通袋装牛奶)。”
完成上述步骤后,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输回捐献者体内。
●捐献志愿书填写要注意哪些?
对捐献者“临阵逃脱”,专家提醒说,志愿者填写的捐献志愿书实际上是一份“生命的承诺”,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深思熟虑、下定决心后再作决定,“一旦填写了就不要反悔。特别是配型初步成功并进入高分辨检测阶段后,务必遵守承诺。因为患者这个时候的希望已经全部放在你的身上,时间上已不可能再去找第二个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