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白相的都在城隍庙

  讲述人:汪晓蓉,1952年出生

  汪永年童年在城隍庙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兴趣爱好,他喜欢看经典名著,喜欢看历史书籍,也爱听说书、看京戏。衰老只影响了他的眼睛,而一点都没有影响他的脑子。到现在,对那些历史故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而在女儿汪晓蓉的记忆中,城隍庙里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吃双档汤,我会狠狠撒胡椒粉

  爸爸后来从一个捣蛋孩子变成了一个很要读书的孩子,他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在我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我能有很多出去吃小吃的机会。

  我记得那时爸爸总把我背在身上,走到城隍庙,然后问我:你要吃什么,随便选。我总是说我要吃大肉包子,噶大一只馒头,里面有一块很大的肉,还有汤水,大概一毛钱一只。我屡吃不厌。

  小时候更多去城隍庙吃小吃的经历,是和奶奶一起去的。那时每周有三次我都要陪着奶奶一起去城隍庙吃东西,就在城隍庙的大殿前,那时是各种各样的小吃摊,有的有门面,有的只是搭出来的一个简易棚子,不管怎么样的店面,味道都好得不得了。

  奶奶一到那边就会问我,想吃什么。我喜欢吃咸的东西,就说我要吃小馄饨,要吃双档。奶奶就给我钱,让我去买爱吃的东西,而她喜欢吃甜的东西,就去找她爱吃的了,我们俩约好谁先吃好就去找谁。

  吃小馄饨、双档的店把八仙桌摆在店门外,顾客就坐在外面吃。单档一毛二分一碗,双档两毛四分一碗,买好筹子之后一边等一边看他们怎么烧。边上的一个大锅里在炖骨头高汤,还有人在旁边做面筋,那种面筋和现在吃的不一样,咬起来很有韧性。汤端上来,我会抓起桌上的胡椒粉狠狠地往汤里撒,那时胡椒粉算是比较奢侈的调料,平时家里舍不得用。撒得多,喝起来热乎乎的,很舒服,很好吃。

  有时我还去吃鸡鸭血汤,老早的汤里有鸡胗、鸡肠,嚼在嘴里很有劲道的,不像现在,鸡鸭血汤里只有血了。

  如果不吃这些汤汤水水的东西,我也会选择咸的小吃,有一个摊子卖酱油鱼,就是把小鱼浸在酱油调料里再去油炸,也卖酱爆鱿鱼,把鱿鱼烧好后剪成一丝丝的,放到小盆子里用酱蘸一蘸吃,还有糟田螺,都老好吃的。

  往往都是我吃得比较快,我吃好后,就跑去找奶奶。爱吃甜食的奶奶,常常去吃双档摊对面的赤豆羹。五分钱一小碗,一毛钱一大碗,有时我也会吃上几口,感觉吃起来挺清爽的。

  奶奶还爱吃汤团,店里卖三种口味的汤团,芝麻、豆沙和鲜肉。奶奶总是吃芝麻或豆沙,而我去的话,就是买鲜肉汤团吃。有时她也会去吃八宝饭,等我去找她的时候说:剩下来一点八宝饭,给你吃。只是那时我不爱糯米食品,总感觉吃了之后上颚就像被黏住了一样。

  我和奶奶共同喜欢的一样小吃是素菜包,以前的位置就在九曲桥附近。素菜包的馅料很丰富,有豆腐干、黑木耳、香菇、金针菜等等,店里有一面玻璃窗,师傅就在玻璃窗后面做包子,每次去买包子,我都会好奇地观察师傅包包子的样子,包包子不是要打褶嘛,每打一个褶那个师傅的嘴角都会往右边歪一下。买好包子带回去,我还会学师傅的样子,假装一边包包子,一边歪嘴巴,把家人都笑坏了。除了包子之外,这家店还卖熟食,比如素鸭,烤麸,油面筋等,总之,都是素菜。现在素菜包还有,但是味道已经没有老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