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林颖颖
有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用唱歌调节气氛,被学生录下来做成手机彩铃;有的学生从别的教室借凳子来听他的课;他的支持率是99%,因为选课评分系统不支持100%……
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彩铃老师“老刘”,全名刘长庚,是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入职10年来,刘长庚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了上海市十大师德标兵等荣誉。
开拓视野增长见解的都讲
在老刘的课堂上,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但做笔记的人寥寥无几。学生小李说:“刘老师在课堂上很少讲理论知识点,内容很生动,一下子就能记住,所以基本不用记笔记。”老刘的讲课很随意,这一刻他可能在讲《洛神赋》,过一会有可能跳到生物、化学甚至伦理学范畴里去,说不定接下来他还会给大家做心理测试。
老刘解释道:“写作是人的素养问题,素养提高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好。如果只是把写作当技术,技术再好,写出来的也只是花架子,没有实质内容可言。凡是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增加他们见解的东西,我都愿意讲。”
学生们反映,老刘上课有种不可思议的魅力。有学生在回忆中写道:“他让学生聆听《爸爸妈妈》以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为学生朗诵师母发来的短信,以期我们懂得宽容与感恩; 他让学生看《清华夜话》以明白生活就是最真实的艺术。在他的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是诗人,是艺术家,是生活的活跃因子。”
选修课容量一扩再扩
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课要选刘长庚”。老刘作为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面向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开设的写作公选课常常报名者爆满,学生抢不上,课堂容量只能一扩再扩。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有的喜欢刘长庚天生方正的模样,有的喜欢他休闲的衣着,风趣的谈话,或是平易近人的性格,但是选修过他课的人,更佩服他对于人生百态的看法以及博大宽容的情怀。
“刘老师讲课幽默,思维扩散,经常侃天侃地,尽管他的课不点名,但我从没逃过他的课。”学生小胡说。像小胡这样的粉丝不在少数,一位选修过老刘课并顺利拿到学分的学生,后来又出现在老刘的课堂上,理由很简单:“刘老师的课很有意思,总觉得他又会讲对人生的新感悟。”因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刘长庚的课堂里有不少学生从别的教室借凳子来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