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考在即,一些考前心理咨询热线的铃声开始此起彼伏。不过,相比考生,家长更是紧张。记者从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获悉,轻松备考热线从4月15日开通至今,40多天共接听各类求助电话近1500个,其中减压求助共217个。一些心理咨询师表示,来电中七八成都是考生父母需要减压。
家长咨询进补秘方
“没想到家长打电话的数量远远超过考生。”12355心理咨询师顾凯宪告诉记者,从今年热线开通至今,她接的电话中,70%—80%是家长打进来诉说自己的考前焦虑,“很多家长是偷偷打电话的,不想让孩子知道。”
在顾凯宪看来,不少家庭在高考前如临大敌,父母200%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有家长吐苦水,孩子似乎“在最危险的时候早恋了”。原来,儿子升入高三后,妈妈开始翻看他的手机,发现他和某女生的通话短信记录较多,便心生怀疑。为此,家中屡次爆发争吵。
让顾凯宪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还有家长向她咨询考前进补秘方。有一位母亲告诉她,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开小灶”,桌上总有两道菜是考生专享,其他人不能碰一筷子。比如一道“甲鱼炖鸡”,既给孩子补身体,也取“独占鳌头”的口彩。顾凯宪告诉这位家长,这无异于给孩子的肠胃和心理增添双重负担。
高一高二家长提前焦虑
同时,不少高一高二家长也打进热线咨询,“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学习提不起精神怎么办?”、“太懒怎么办?”让人感觉,高一高二的家长似乎比高三家长更焦虑。心理咨询师分析,相比高三学生,高一高二学生未来方向尚未明确,家长因此更容易焦虑。“特别是孩子成绩中等的,家长更着急,他们觉得努力不努力,将来结果大不同。”
心理咨询师张颖也接到不少咨询电话,在她看来,家长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的焦虑心态。“如果家长跟随社会的潮流,把这份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心态就很容易像煤气罐一样爆掉。”作为家长,应当陪伴孩子共同面对这份压力。
张颖表示,很多家长往往在孩子临考前觉得有力无处使,孩子稍有头疼脑热、食欲下降就开始担忧忙活。她建议,等孩子自己提出需要帮助时,才去帮助,而不是急急忙忙把该做不该做的事全都包揽下来。同时,“考前的聊天中,不要过分把焦点放在成绩上。”
维持日常节奏训练专注
“高考,不应该成为打破日常生活的理由。”心理咨询师表示。很多家长的焦虑是刻意改变日常的生活节奏导致的,“该干嘛干嘛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顾凯宪曾接触到一个考生家庭,考前父亲让儿子每天晚上和他们一起看一会儿电视、聊聊天,随后便早早入睡休息。最终考生当年高考超常发挥,进入理科全市前十名,顺利考进一所名牌高校。
相比而言,近两年考生的心态普遍要好很多。顾凯宪告诉记者,她接触到很多高三考生都非常有主见,也早已有明确目标。不过,部分考生还是受到考前焦虑的困扰。张颖表示,随着近两年出国、自主招生等渠道增多,不少裸考生往往会因为周围同学好友早已有着落而焦虑。
高考进入倒计时,心理咨询师也向考生们提供了几个减压妙招。
例如,不妨冥想把攀比、失落、紧张等负面情绪放在一个篮子中,暂时放在门外,告诉自己等考后再处理。此外,这个时候做复习题不要过分关注对错,而是训练自己专注考题、心无旁骛的临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