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份报告揭示了上海人的运动情况:42.7%的市民经常锻炼,年轻人却越来越“宅”!

11月16日,《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简称“300指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本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令人满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持续增长,“人均体育消费中位数”持续上升,“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持续增长。
2017年的300指数总分为244.1分,由“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单项指数构成。

其中,“健身环境”为88.6分,发展总体令人满意。2017年,全市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14.3万平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96平米。从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总共增长0.16平方米,而2017年则增长0.13平方米。上海市民对体育场地的满意度为81.8分,比2016年的76.9分显著提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加,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投入和保障。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总投入12.1亿元。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为22.7元,人均专项工作经费为27.4元,连续六年稳步提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主要投入在社区体育场地和群众体育活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和城市绿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