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升级改造三个月来,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每月总营收同比上涨超60% 一条小街用“好故事”叫板网购节

沪上老字号亨生西服推出时尚混搭款,让年轻人看到了中山装潮酷的一面。本报记者叶辰亮摄沪上老字号亨生西服推出时尚混搭款,让年轻人看到了中山装潮酷的一面。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12日,又一个关于网购的“人造节日”,当不少商圈开始抬高折扣意图搏回线下人气时,在南京西路,这个上海顶级商圈附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开始“叫板”网购节——特意选在“双12”,集齐街上众多店铺齐刷刷推出包含丰富体验活动的“定制节”,以自己攒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更丰富的情感联结来召唤回更好的商业服务品质和商业消费体验,让更多人从“网来网去”中走出来,体验海派文化和非遗匠心,回归商业及消费的核心之一——社交。

  这条街就是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

  老字号搏网购?这并非一次“蹭热点”。一组意味深长的数据,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看似“并无胜算”之举。经升级改造,近三个月来,老字号专业街每月总营收同比上涨超过60%,十多家单店,大部分月均营收同比增长70%-90%。

  如此数据,其背后仅仅靠的是股新鲜劲儿?这些招牌要比门头久的老字号们一众同声:变化,真的存在。

  从“盯着花车”到“盯着师傅”

  经过此轮升级改造,230米长的专业街上汇聚了17家沪上知名品牌店铺,其中12家属于中华老字号,包括含有国家级非遗制作技艺的龙凤旗袍、亨生西服,以及获市级、区级非遗技艺认定的鸿翔女装、大美华布鞋等。

  12日当天,这些中华老字号将担纲“推送”丰富的体验活动。比如,龙凤旗袍请来非遗技师,邀请顾客体验盘扣衍生品的制作;亨生西服则一边传授领结制作技艺,一边展示“国服”潮流混搭;开开制衣开出高档成衣专业织补小课堂……这些有品有趣且妥妥的“实用贴”,据说都是应顾客之需而设计开发的。

  顾毅来,开开制衣副总。开街以来,他几乎每天都驻扎在门店。盘点着近三个月的账本,他咂摸出了喜人变化:在总体客单数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客单价却稳步上升,甚至每件1000多元的高棉支进口面料衬衫也有了稳定客群,“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事实上,开开卖百元衬衫,卖了几十年,因为料子好、做工挺括,聚起了很多讲求“性价比”的熟客。但若终日抱守“性价比”,则意味着主动放弃年轻市场和高端市场。

  消费升级的当下,利用专业街升级的契机,开开也在销售模式上做了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创新——在保留实惠款的同时,推出定制衬衫和高端进口面料衬衫,通过委托开发模式,巧妙借助设计外脑来融入更多时尚元素。比如,今年新开发的轻薄时装羊绒衫,一经推出就受到周边上班白领的追捧。

  坚守“料作好”的开开,终于在市场最大化这点上“转过弯来”,店铺内的消费层级也一下子丰富起来,特别是个性化定制服务,从实惠款到高端成衣一视同仁,还安排了老师傅坐堂现场量体修改。

  顾毅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原先大多是过路老年人“盯着花车”翻翻折扣款,现在来了中青年客群“盯着师傅”要求量身裁衣。

  将商标从胸口“挪”到内领

  范耀辉,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相关负责人。这位在老字号干了半辈子的“老法师”,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停逛街。

  盘亘在他心头的疑惑同样是:老字号看重的“料作好”“做工地道”与新一代消费者所在乎的时尚感、个性化之间的沟壑。

  他曾经买了一双大美华的棉布鞋,悄悄送给南京西路上某世界一线时装品牌市场开发副总裁。这位老外也悄悄告诉他,在办公室里最爱穿这个,舒服。

  他也曾偷偷剪掉开开免烫衬衫标牌,混进多个快销时尚品牌产品,让年轻人“盲试”,结果舒适度和成型感,这个被剪标的都占高分。

  那么,究竟差在哪里?还是那两个字:社交。

  范耀辉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出了时下消费者的心态——是一种基于社交的  “主动链接”,即消费者通过消费,一方面实现了对品牌、商品的认知和肯定,同时也将这份“解读”转化为自身的社交标签。说得直白些:买什么,注解着你的身份。

  而这,正是不少老字号的硬伤。缺乏营销、互动体验、价值宣示,更缺乏主动链接。有着一肚子“好故事”却一度闷着嘴的老字号,显得“暮气沉沉”,与当下、与时尚挨不着边。

  想透了这一点,范耀辉开始为各家老字号支招——先把老字号这一“抬头”放一放,用好品质好故事去接触、影响消费者,先得到认同,刷存在感,待消费习惯慢慢养成,再努力成为年轻一代乐于分享的“社交新标签”。

  于是,大美华今年以来开发了30多款新品,推出舒适好穿的“办公室系列”,经口口相传吸引来一大批“梅泰恒”白领;龙凤旗袍开发了改良商务旗袍,非遗课堂上,将旗袍的盘扣元素做成手机挂饰和书签,课程几近秒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