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方舱医院有位上海“暖男” 医生给患者写安抚信还带精细化管理

图说:华晶准备进入方舱医院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图说:华晶准备进入方舱医院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有的患者成天想着疾病,心情反而低落,可以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物或活动上,比如看书阅读、与家人视频沟通、参与广场舞。有些人成天担心外面的家人,也一样参照前面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结交一些朋友,介绍一下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听听人家的经验分享。”这是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的上海医生华晶写给患者的安抚信。

  从2月7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进驻方舱医院,华晶已经工作了整整一周。2月10日晚,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他和队友们完成了方舱医院武汉客厅A厅和B厅首批患者的收治。完成这项工作,华晶感触很深,在方舱医院内,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都有不小的压力。“如此的规模,都是大家从未见过的。连我这种在急诊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翻了十几年班的医生,都觉得有些震撼。”他说。

  也正是因为这些感受,华晶在下完夜班之后,第一时间写下了这封给方舱医院患者的信,他相信,这场战役的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医护人员,患者更是核心力量,如果每位患者都能够做到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医护负责,那这场众志成城的战役,一定能够打赢。

  “更重要的是,谨记自己待在方舱内就是时刻在战斗,牺牲一点自由和舒适,减少其他同胞的无谓感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来到这里就是帮助大家一起战斗,大家的治愈就代表胜利在望!”他动情地写道。

  华晶告诉记者,入舱的患者有的很乐观,不一会儿就和邻床聊个不停;发病早的、时间长的给刚刚发病的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体会,听得病友一会儿开心大笑、一会儿紧蹙眉头。“看他,生了那么久的病,现在还是活蹦乱跳的。”一旁的病友嘟囔着。

  最令华晶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女患者。一位非常焦虑,交谈中语速飞快,她说自己和爱人都是新冠肺炎患者,分别在两家医院隔离,也不知道他的情况,孩子只能寄养在亲戚家里。她非常想出去,想见孩子。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的安慰也不起作用,只能一边听她倾诉,一边握着她的手,让她有安全感。”华晶说。这位阿姨还透露,自己有抑郁症,每天要口服好几种药物维持。华晶不断和她解释病情和诊疗方案,最终患者平静了下来。“还有一位阿姨,我看完她的病例资料后,提问的问题和她症状完全符合。她很佩服我们,原本她女儿联系了别家医院的床位,她也决定不走了。”

  治疗过程中,华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种“大客厅式”病区。为此他建议,不仅要加强医护对流程和系统的熟悉,还要发动群众,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每一个小隔间12名病人,其中往往有两三名年轻的白领患者,他们大多个人素养不错,且有管理经验。把他们选成寝室长,这样医护抓头羊,管理就方便多了。”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