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翻译志愿者”青年们,他们来自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参与海外物资对接、线上即时翻译、制作预诊预判交流多语口袋书,多种形式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疫情防控一线。请听本台记者刘康霞发来的报道。

  (“外防输入”是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一线排查、走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收治病患的过程中,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对象开展交流很关键,在一些医院和社区,多语言版预诊预判交流口袋书发挥了作用,这份口袋书是由复旦外文学院60多名青年志愿者们制作的,日文系研究生胡昊中负责的是日语部分:

  [社区的是一个走访的,比较自然的这么一种语气,那么在医院的环境可能就是比较正式一些,语体的差异上面是我们考虑的重要的一个特点。比如说在社区走访的时候,会选择一些问句,比较这种生活化的提问的方式]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份口袋书已经更新二版,青年学子们还提供线上即时翻译,一周七天,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多语种在线翻译随时待命,以电话、语音、视频等线上方式协助医院、社区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

  这是几天前,他们通过视频通话协助江浦路街道社区防疫人员对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外籍人士进行走访。复旦外文学院分团委书记贾怡锐说,当时街道来电话后,她立刻在群里面找到了正在值班的俄语翻译。

  [他立马秒回我,很快的就跟社区工作人员对接上了。社区考虑到可能外国居民白天上班不方便,只能在傍晚才能登门走访,那个时候根据我们的排班表就不是小张同学,他应该是下午2点钟就要换班了,但是他一直守到了傍晚,跟另外一个志愿者一起,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的线上服务]

  贾怡锐说,翻译服务队组建以来,令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同学们的热情和效率,服务队里还有在国外的同学,很多都是顶着时差从清晨或半夜开始值班、做翻译工作的。其中有一位就是来自伊朗的嘉蜜,她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现在在伊朗,通过在线方式完成了口袋书的波斯语翻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嘉蜜说:

  [一直关心着中国的信息,天天问候中国同学的身体健康。现在伊朗疫情爆发,我也一直担心我们伊朗人民的健康情况,当留学生工作处的庄老师联系我的时候很高兴,终于可以做一点贡献了,非常开心能做一点事情。我希望中国、伊朗,以及全世界能尽快战胜这个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面向入境外籍人士,根据一线需求,这支多语翻译志愿者服务队还设计制作多语言版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帮助社区对外籍人士进行宣传、告知工作。

  以上由记者刘康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