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依然有上海的医疗队在坚守,不抛弃,不放弃。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疏导,应用精细化的治疗理念,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位患者。请听本台记者吕春璐发来的报道。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来自上海的医疗队依然悉心救治患者,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呼吸科主任李圣青带领团队,在这里完成了多项“首例”记录:首例气管插管,首例ECMO人工肺置入术,首例ECMO撤机……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李圣青和团队不眠不休连续作战,为患者赢得生机。

  可能就是每隔五分钟十分钟,你要进去看一下,看一下病人他的这个心电监护上面的各项指标怎么样?病人有没有躁动,有没有挣扎,然后去这个病人有没有发烧。发现问题,自己处理不了,你赶紧上报,(有时)我们虽然没待在那里,经常半夜梦中惊坐起,赶紧看那个一组群里头有没有问题给你看,就是常态。

  上海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交出一份喜人的成绩单,17名危重症患者已出院, 4名上人工肺的病人成功脱机,3名上人工肺的病人即将出院。

  上海医疗队带去武汉的,不仅是先进的仪器设备、精湛的技术,还有一份对病人细腻的关爱。在雷神山医院,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生陈盛负责感染三科四病区的医疗工作,收治病人以普通型为主。有个病人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由于太过紧张,在病床上不停地打铃呼叫医护,其实各项指标都是好的,于是医护们就主动和病人加了微信,把每一项检查仔细解释给他听。

  跟他解释这些报告的内涵,把他拍的片子发给他,甚至在上面做好标注,哪一些是代表了好转,他也渐渐地安心下来,他有糖尿病,自己带来一些糖尿病的饼干,吃完了。我们医生四处帮她在购买糖尿病的饼干,那么他就变得非常信任我们,这个病人也是在近期,可以出院了。

  在支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员中,有508人是90后,占比超过三成。刚到武汉时,面对一种全新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心里也曾有害怕恐惧,可要去做点什么帮助病人的信念,使他们义无反顾。他们也不再是父母眼中大大咧咧,个性张扬的“孩子”,在日常的医疗之外,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仁济医院90后护士季梦婷夜班时发现晚上十点三刻一位老人还是不肯入睡,一直盯着自己的老式手机发呆,于是季梦婷帮老人打开手机,在通讯录里找到家人的电话,一直等到老人通过电话后,安然入睡后才离开。

  老人家年纪很大了,他对自己的子女也很依赖,然后在这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真的是很无助当时,我就在他的窗外就等着他打完电话,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其实患者的无助也许只需要你做很微小的一点点事情,就是几句很简单的安慰的话,他们也许就会得到慰藉,然后就会很积极地配合你治疗。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