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上海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守住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底线,上海已出台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昨天(8)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介绍了《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相关专家做了具体解读。请听本台记者吕春璐发来的报道

  《若干意见》共有四方面、20条任务。围绕织密、织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上海明确提出,要建设五大体系,包括公共卫生的应急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其中,应急指挥体系被摆在了首位。副市长宗明表示,接下来,上海要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等。

  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来看 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防控体系, 这次我们在《若干意见》中提出 必须构建一个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是整个城市应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未来要强化各级疾控中心的硬件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今后在相关人员职业发展的途径、职业结构、薪酬体系等方面,也要加大投入,稳定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队伍。 在救治能力上,也要进一步提升。

  除了加强定点医院建设以外,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综合医院的传染科或者感染科建设,在病房设置、发热门诊设置等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建设发热门诊、发热哨点等。

  科学防控对科技储备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上海将择优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指出,未来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就是要强化以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为骨干的纵向网络,以及以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为横向网络的建设。

  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整个网络的网底。有了这张网之后,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的网络才能说是比较健全的。

  我国从2004年起建立了覆盖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但对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不高。本市对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完善,建立症候群监测系统,研发了公共卫生“智能插件”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已在医疗机构使用。预防关口前移,上海已建立公共卫生“苗子事件”报告机制。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表示,刚刚印发的《若干意见》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疾控部门还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建立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

  加强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我们也计划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技术,使得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和临床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辅助临床诊疗工作,同时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数据,未来还将开发传染病综合指数,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