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病毒最怕“认真”两个字——解读防控境外输入的“上海方案”

  新华网上海5月20日电(记者杨金志 仇逸 吴宇 吴振东 袁全)作为我国年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口岸城市,上海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记者从上海市疾控中心获悉,上海累计隔离管理入境人员已超过11万例,迄今全市未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

  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拦截病毒?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其实,病毒最怕“认真”两个字。防控输入的“上海方案”说明,在联防联控中持续加强“三个闭环”管理——入境人员排查分流闭环、封闭的转运闭环、属地社区防控闭环——既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需要坚持的。

  5个“百分之百”,筑起严密防线

  4月10日入境上海的SU208航班是我国迄今确诊境外输入病例最多的航班之一,上海市疾控中心驻机场工作组组长宓铭副主任医师难忘当天的情景: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从全市调派救护车增援,加速转运……截至5月18日,通过市疾控中心派驻机场人员核验后由120救护车送医排查的旅客达到3256例,最多的一天达到235例。

  对于入境航班处置,上海严格遵循5个“百分之百”原则:100%登临检疫、100%健康申明卡的审核、100%体温检测、100%流行病学调查、100%采样和检测。持续做好5个“百分之百”,成为目前上海“守门”的第一道防线。

  3月23日,在入境人员检测采样点,上海金域医学检验所的工作人员等待与物流人员“无接触式”交接检测样本转运箱。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20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核实入境人员信息。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3月20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核实入境人员信息。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自3月初上海口岸首次检出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全速高效运转,入境人员是否感染,首先由这里进行鉴别。尤其是自3月31日零时起,海关总署要求对所有入境人员实施100%核酸检测以来,保健中心更是在“国门”竖起了一道正面拦截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技术屏障”,以平均每天1500例至2000例的核酸检测量,编织起越来越密的技术筛查之“网”。

3月23日,在入境人员检测采样点,上海金域医学检验所的工作人员等待与物流人员“无接触式”交接检测样本转运箱。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23日,在入境人员检测采样点,上海金域医学检验所的工作人员等待与物流人员“无接触式”交接检测样本转运箱。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据中心主任何宇平介绍,保健中心浦东分中心4月7日启用后,按照口岸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入境人员样本送达后,保健中心需在6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目前,保健中心实验室共有26人,分成四个检测小组轮流值班,其中不仅有海关技术人员,还有上海地方医疗机构派出的支援力量,“一接到样本,即刻投入战斗”。这个中心启用以来,累计检测已超过6万例,数量居全国主要口岸保健中心之首。

  截至5月19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326例。病例数攀升,接触者人数也随之增加,接触者追踪也同步迅速展开。面对境外旅客、留学生、海外华人等群体,疾控流调队员们精心准备,既包括个性化英语调查表等硬件,更需要良好交流和耐心仔细等“软件”,常常工作到凌晨。

  来去都是“120”,处置流程全封闭

  根据“上海方案”,在入境旅客中,有发热或者疑似症状的人士在10分钟内由专门的负压救护车送到就近的定点医院,并第一时间进行新冠排查。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由专门的负压救护车送至定点治疗医院,阴性则由普通救护车送至隔离点。

  来去都是“120”,这是一个全流程的封闭管理。

疫情期间的浦东机场停机坪常态。图片来源:上海市卫健委疫情期间的浦东机场停机坪常态。图片来源:上海市卫健委

  距离上海浦东机场26公里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身处防疫一线,成立了24小时防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指挥部,与上级各指挥部和机场120随时无缝衔接;对于小留学生以及老人、孕妇等特殊旅客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为外籍旅客准备8种语言的温馨告知书。

  院长余波介绍,医院改造发热门诊,普通发热门诊和特殊发热门诊设立不同通道,成立“患者快进快出工作组”,增设专门CT快速运转,避免短时间大量客流导致旅客聚集在发热门诊引发交叉感染。此外,前期还将体检站、急救站、血站、科教楼等医疗及办公用房改建成独立的隔离病区,一夜之间,隔离病区就扩大到了160间,有效保障疑似待排查旅客的应检尽检、应收尽收。

  目前在浦东医院,境外疑似旅客在院排查的时间从以前的平均70多个小时缩短到不到50小时。医院还在隔离区建立了视频通话室,很多家长看到经过长途回国又出现症状的患儿安然无恙、含着眼泪通话激动万分。

  国际航班抵达很多是在夜间,旅客也很疲惫,个别旅客非常紧张,甚至在做CT检查时都会流泪,这时候工作人员会通过对讲机进行安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还在门诊准备了快餐食品、生活用品,改善休息条件,组织专家团队和专门的爱心关怀团队在隔离病区服务。

  14个日日夜夜,隔离不隔关爱

  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在解除隔离之前,还会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在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各个隔离观察点都相当注重人文关怀。

3月30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提醒隔离人员领取快递。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3月30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提醒隔离人员领取快递。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5月10日,300多名抵沪小留学生顺利完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真的很谢谢哥哥姐姐们这些天的照顾”“14个日日夜夜,感恩大上海,长大后细说爱你”……不少小留学生在离开时特意留下文字。

  此前,在接到承担小留学生在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临时监护服务任务后,来自上海市民政系统的儿童福利社工迅速集结,分批次进入了隔离点。他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梳理出照护流程、关键环节,力图为孩子提供细致的照料:制作充满童趣的“健康提示单”,提醒孩子按时上网课。

  在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一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位四川籍客人表示,自己有基础疾病,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工作人员给予了细致的关爱,帮自己代买代送药物没有一次误点。“是大家的温暖打消了我原先的焦虑。”

3月30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的集中隔离观察点,一名留学生在隔离房间内。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3月30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的集中隔离观察点,一名留学生在隔离房间内。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记者在这个观察点看到,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隔离人员的信息状态,这些信息以不同的颜色直观呈现。“如果有人体温异常,我们就会将其房间标红,并及时将他送医。”观察点施行扁平化管理,各工作小组之间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了问题发现——收集——归口——解决——反馈的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