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临港新片区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今年全国两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受到各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在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坚定信心。

  上海东南,干事创业激情澎湃,发展热度不断升温。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上海揭牌,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创新方面。在申报模式上,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申报的外,“一线”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行放行,企业可直接提货、发货;“二线”由以往区内外企业双侧申报制度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制度。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实施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的最佳实践区,成为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临港速度”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在国家商务部明确的涉及临港新片区的49项重点任务中,30项已完成,16项已形成方案,3项正在推进中。自去年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洽谈项目2102个,签约项目261个,涉及投资额2125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出口及消费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临港新片区加码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季度实现“逆风行”。今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产业投资拉动明显,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318%。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临港新片区的开放创新按下“快进键”。5月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机构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和风险压力测试。

  在吸引外资设立各类机构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外资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支持外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由外资控股或全资持有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

  新基建,新风口。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临港新片区编制了新一轮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临港新片区三年内将新建5个综合机房,5个云计算数据中心,100个边缘机房、汇聚机房,2230个5G红外基站和4731个光缆交换箱,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将在全市率先实现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

  临港新片区还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规划,五年内将率先形成基于工业企业信用分级管理的网络安全智能监管体系,完成超过30个的工业互联网标准推广和试验验证,实现工业互联网领域内10项以上的卡脖子技术原创性创新。形成10个以上的工业机理模型库。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机遇还在不断涌现。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提出:建设好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下一阶段,临港新片区将紧紧围绕“五个重要”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在一些重点领域拿出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成果:一是全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加快接轨国际通行规则;二是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优势,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开放水平;三是加快各类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在全球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