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述评 | 疫情防控常态化,扎紧6道篱笆不放松

图说:虹桥火车站出站的乘客都需要进行红外测温。王凯 摄图说:虹桥火车站出站的乘客都需要进行红外测温。王凯 摄

  孙云/文

  昨天深夜,家校联系的APP上突然收到幼儿园老师发来的一条紧急通知:复学复工的幼儿和教职工如有发烧症状,一定要在2小时内来园领取《上海市学校学生方便就诊卡》去定点医院就诊。早上醒来,打开WIFI,手机又是一阵震动,班级群里跳出一连串家长们填写的孩子体温数值:36.3,36.8,36.7……一个个数字不断亮起,无声地提醒着大家:常态化之下,疫情防控这根弦仍旧不能松。

  其实,即使不是有一个天天要打卡测体温的读书郎,每个人的身边也会有太多细节在无声地提醒着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上海扎紧“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这6道“篱笆”,一道也不能放松,一道也没有放松。

  就拿园内有200余家企业、2.5万人办公的长阳创谷园区来说,从疫情发生以来已根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的不同,调整过几次防控措施。从我采访的亲身感受来说,第一阶段适逢春节假期,园区里空荡荡的,只有管理方和物业一丝不苟地开展消杀等防控工作。春节后首个工作日,1.3万人复工,其中,经过提前几天的排摸、协调,最终只有1200人到园区上班。步行的上班族们分批前来,要佩戴口罩,出示工作证和绿色随申码,经过蛇形通道中的无接触式红外测温,才能入园。开车的上班族也需要停车测温并出示绿色随申码后才能入园。最近,随着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入园不必再出示工作证,但人车分流各有不同的出入口、红外测温、现场应急发热留置点等措施保持至今,如果白领不小心走错了出入口,保安都会尽职地提醒并引导,确保不出现防控漏洞。

  防控全闭环,管理无死角,这就是常态化防控状态下的日常。

  2个月前,从武汉支援归来的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顾陈韵医生在结束观察隔离后,回到了出发前的驻点岗位——新华医院发热门诊;一个月前,他告别防控一线,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他的爱人——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洪娟在暂时结束杨浦区集中隔离观察点驻点后,依然回到社区发热哨点门诊,承担起社区防控的重要一环。窥一斑见全豹,顾陈韵夫妇所在岗位职责的变化,从一个微小的侧面显示出上海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局。

  从每个人的日常切身感受中,市民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全市上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各项措施:

  机场继续守牢大门,建立专用通道落实分流排查,飞机落地后发现发热或疑似症状旅客,立即安排急救车辆转送指定医疗机构;

  浦东新区还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形成“机场驻点登记、集中接送临时集中留验点、街镇交接、居家隔离观察”工作闭环,实现接送车辆全天候投入,社区人员24小时保障,招募外语防控志愿者,配合村居委会讲解防疫政策,确保辖区范围内外籍人员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在全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佩戴口罩也是一条不容松懈的要求,地铁入口处安检人员会进行测温和佩戴口罩提示,车厢中还会循环播放乘客需全程佩戴口罩的安全提醒;

  在全球首个重开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除了继续进行游客限流、测温、出示绿色健康码等措施外,最近还新推出一款在线预约工具——预约等候卡,正在部分景点试用,减少人员聚集排队的情况……

  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强化精准防控、联防联控、社区防控,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得到了空前重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张爸”说了,零星散发病例将是新常态。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你我他,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麻痹大意。只要继续扎紧6道“篱笆”,组成疫情防控的全程密闭式管理,就能巩固好疫情防控的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