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农业加快“一体化”升级 沪苏浙皖严打“洗澡蟹”
今天,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上海开幕。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市三省联动打造源头好蟹
长期以来,大闸蟹就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代名词,提起大闸蟹必指阳澄湖。事实上,大闸蟹这种“青背、白肚、金毛和黄爪”的螃蟹,学科名称为中华绒螯蟹,广泛生长于长江中下游。
除阳澄湖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等优质产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
但长期以来,除洪泽湖、固城湖等个别产区外,绝大部分产区大闸蟹都很难卖出好价钱。这些产区大闸蟹只能在线下渠道低价销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苏州冒充阳澄湖大闸蟹,沦为洗澡蟹、听涛蟹和过水蟹。有专家指出,真正来自阳澄湖湖区的大闸蟹市场每年仅为3亿元左右,但2019年全渠道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招牌卖出去的螃蟹则高达300亿元。
如何让长三角大闸蟹走出困境?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认为,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发展,亟需解决区域标准不统一、大闸蟹品牌建设乏力、大闸蟹产销对接等问题。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同样指出,“一市三省联动,在大闸蟹的主产区率先完成联动,符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也有助于大闸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蟹农计划”让蟹农变蟹商
想要打造源头好蟹,改变流通环节、打造产品品牌是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真正改良养殖端、重构大闸蟹利益分配链条同样重要。
目前,大闸蟹的销售主要依靠线下收购商来完成。与工业品的高线上化率不同,作为农产品的大闸蟹线上化率整体不高。2019年,大闸蟹整体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线上规模仅为40亿元,渗透率仅为3.6%。
在大闸蟹线下流通渠道中,一只螃蟹从池塘爬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蟹农、本地一级收购商、本地二级收购商、消费地收购商、商超/批发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消费者为高价买单。反之,中间商通过压低收购价格、提前预售蟹卡等方式,将市场风险转嫁给蟹农。
今天,拼多多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蟹农将转型成为大闸蟹电商商家,通过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一方面获取了流通环节的利益,另一方面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需求,优化源头养殖模式。
启动制定大闸蟹产业标准
大闸蟹线上化率正在加速。2019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大闸蟹同比增长29%,远远超过电商行业平均增速。而线上和线下是两套流通体系,在购买、履约等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葛家春表示:“电商已经在很多领域改造了我们的生活,线上化趋势不可避免。目前,大闸蟹线上化开始加速,探索线上化产业标准十分必要。”
今天的活动上,拼多多还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
云拼节将首次在行业内推出大闸蟹“足斤足两”概念:商家承诺足斤足两之后,将在标题页和详情页显示足斤足两标签。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可以对螃蟹去绳后称重,损耗高于行业标准以上(失水率超过7%),平台将会进行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