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发布,上海人均期望寿命全国第一

  在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中,上海连续4年城市健康生活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国第二,人均期望寿命稳居全国第一。

  11月6日,由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教授领衔撰写的《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2020)在上海正式发布。该书对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指数进行了系统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状况持续改善,不断向好发展。

  蓝皮书显示,上海市连续4年城市健康生活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国第二,稳居长三角第一;生活垃圾处理率连续2年达到100%,稳居全国第一;经济保障指数和文化健康指数稳居全国第二;人口发展指数稳居全国第三,其中人均期望寿命稳居全国第一;公共服务指数跃居全国第四。

  在城市健康生活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蓝皮书显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健康生活指数平均得分依次为61.03分、51.55分、50.70分。

  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指数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6%。在蓝皮书五个一级评价指标中,该项位居首位,其中发展较快的指标是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

  研究表示,2020年,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平均达到3.756人,超过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2.5人的目标,其中达到2.5人目标的城市就高达230个,4人及以上的城市有110个,达到5人及以上的城市有47个,达到6人及以上的城市有27个。

  研究表示,这说明近几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得到加强,所以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才能以最快速度与最小代价遏制了疫情的蔓延,这正是对中国制度体制优势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佐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水青山、蓝天常在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的城市有152个,较2019年增加了17个;垃圾处理率达到99%的城市有188个,较2019年增加了27个;垃圾处理率达到95%的城市有234个,较2019年增加了19个。环保重点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小于35的城市有24个城市,较2019年增加了7个;小于40的城市有35个,较2019年增加了7个;小于50的城市有66个,较2019年增加了9个。

  上海健康医学院编写出版《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其宗旨和任务是持续分析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及其改善状况。自2017年以来,《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已连续出版了4本,召开了三届学术论坛。本次发布会还同时举办了以“构建科学的个人健康计划”为主题的论坛,邀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卫健委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拥抱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