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东,中国自贸区探索的出发之地

  百年中国看上海,30年发展看浦东。浦东的开放路有很多节点,自贸区就是其中之一。从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诞生至今,7年来,中国如今已经形成了拥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在空间上实现了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7年来,负面清单、单一窗口、自贸账户、证照分离,这些从浦东、从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的新词,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全国“样本”。而这一切的起步之地,就是基隆路9号,正是在那里,揭开了中国自贸区探索的序幕。

  基隆路9号,可以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初出发的地方。

  这儿的行政服务中心,当时推出一系列关于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使得企业注册热火朝天。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浦东的改革创新,许多时刻、记忆,都留在这个大厅。

  这张证,大家还有印象吗?

  这是从这里发出的第一张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发证日期为2013年10月1号。就在当年的9月29日晚,中国第一份负面清单揭开面纱,外商投资准入有了革命性变化,不再是一锅盖全要审批,清单外的投资项目,备案即可。

  如今这个大厅的模样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升级后舒适、明亮,办事的体验度更好了。而这里也从来没有忘记“改革”的初心,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都从这儿推向全国。

  几个月前,山姆会员店业务总裁文安德说,他们见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外高桥速度”,落户外高桥的山姆中国会员旗舰店,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6天,事权集成、人员精简,审批环节精确到小时,新的“浦东速度”也在此诞生。

  当初,伴随上海自贸试验区一起诞生的,还有国别馆,2014年起,澳大利亚、智利、南太平洋岛等10来个国别馆,一个接一个在外高桥成立,成为1200多家各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贸易纽带。

  去年底,“一带一路”国别汇在森兰商都亮相,近7000平方米的展厅,汇集泰国、西班牙、比利时、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的上千种商品。国别汇将原先各自为阵的国别馆集结在了一起,为消费者打开了一个“全球购”的窗口。

  货架上的这款手工叙利亚古皂其貌不扬,但不少用过的人都说效果很不错,复购率也挺高。得益于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再经流传千年的手工工艺制成,这一块块珍贵而又小众的8年皂,是中国人实现不出国门“购全球”的缩影。

  很多人对外高桥的印象是集卡多、仓库多。前不久,这里多了一个新型仓库,那就是国内最大电商平台、淘宝全球购首个上海仓。

  全球购上品牌商、经销商等都可在这里进行备货,外高桥会为跨境商家提供从海外运输、进境申报、一件代发等全供应链服务,多元化的进口商品可以从这里到达消费终端。

  这里设有常温、恒温两大库区,能满足不同货物的存储需求。走进这里,一下子就有了买买买的冲动,因为很多货物都看着眼熟,好像都曾经在网上下过单。

  仓库一周7天均可发货,最快3小时就能出仓。顾客下单后,这里就立刻生成分拣单,捡货、打包、再进行出库扫描,上海跨境公服平台就会收到订单信息,进行个人每年消费额度比对,没有超过额度的,单子就能正常放行。

  外高桥的仓库,以前通常都是“整箱进整箱出”,做得是to B贸易,而现在,“整箱进散件出”的to C模式也正在兴起。这片区域正在改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形象,通过申报新的外贸转型基地,找到发展在线新经济的新路径。

  在外高桥,还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外资企业:蔡司。很多人对这家企业都不陌生,这不是有蔡司镜片吗?其实,他们家还生产医学显微镜和各类医疗设备。蔡司1999年就来外高桥了,不过当时还只是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做的是把进口产品卖到国内市场的生意。到2004年,蔡司将工厂搬了过来,实现了部分设备在本地的生产组装。到2012年,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在外高桥成立。紧接着第二年,这幢中国总部大楼正式启用。

  现在,这里除了行政办公,还有客户体验中心,各类显微镜及工业测量设备培训中心,可谓功能齐全。除了这些有形的场所,这里还有个看不见的中心,那就是亚太订单和财务中心。上半年,蔡司刚刚将超过6亿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从香港迁至上海。

  比如说,上海总部收到亚太地区客户订的一台德国生产高分辨率显微镜的订单,就可以从上海直接向德国订货,德国将产品发给客户后,客户可以将钱打给上海总部,货物不入境,但资金却可以从上海走。

  蔡司中国总裁福斯特曾说,过去他们是“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而现在是“in China for globel”,在中国,为全球。

  从一家小贸易公司到配置全球资源的跨国总部,外高桥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像蔡司一样,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自贸区开放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壮大,从而推动上海向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