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通报近10年侵犯商业秘密案情况 内部人员参与逾8成

  内部员工直接主导或参与商业秘密泄露的占比高达84.62%。昨天,上海检察机关通报了2010-2020年商业秘密案件情况。

  2010年以来,上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受理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2018、2019年大幅增长,2019年受理案件量逾10件。

  在已经判决案件中,犯罪金额最高达3545万元,最低54万元,平均犯罪金额达到465.2万元;平均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市检察院三分院副检察长谈信友表示,内部人员作案为主和被侵权单位缺乏相应的保密措施,是案件的主要特点。以2019年全市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为例,内部员工直接主导或参与商业秘密泄露的占比高达84.62%。

  这些企业内部员工有的直接负责商业秘密的研发或管理,有的利用职务便利接触、窃取商业秘密,并采取内外勾结、另立门户、跳槽泄密等方式,将掌握的商业秘密非法披露或使用。

  在被侵权单位中,不少权利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措施存在明显盲点和漏洞,甚至未对自身的企业商业秘密核心秘密点进行明确、保密规定,仅仅是口头约定或仅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笼统规定保密责任等。

  同时,电子邮件发送、U盘拷贝、微信或QQ群等办公方式越来越普遍,企业权利人未及时对这些存在泄密高风险的办公方式设置对应的保密措施,往往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秘密文件或者客户信息被窃取和泄露。

  通报披露,机械制造、生物科技和软件开发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高发领域。一般而言,在上述行业易产生商业秘密且商业秘密对经营的价值贡献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