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城市边界的城中村,是上海今年上半年那波疫情的重灾区,为此上海下定决心加快城中村改造,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改造项目,浦东北蔡镇中界、杨桥等“城中村”地块是其中第一个获批立项的,目前已启动拔点,并将进入全面征地、征房阶段。好消息在村子里传开后,村民们都热切盼望着能早日搬入新房!请听报道:

  [我们本村最老的一个老奶奶,100岁,每次看见我就说“妹妹,我要到新房子去啦!”]

  北蔡镇杨桥村,紧挨着罗山路高架,地处中内环之间。村党总支书记季玲过去总为社区管理而头疼,最近,她和村民一样乐呵呵的。

  在北蔡,现在共有9个这样的城中村,环境复杂、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她带记者走进一栋农民自建房,三楼被分割成数间小屋,里面一张生锈的上下铺,发黄的电线上挂着毛巾、衣物,桌子上锅碗瓢盆乱作一团。

  [四五十年的房子了,屋顶会漏,他们当时造的都是小瓦房,你现在要维修的话,材料买不到。如果同时夏天冬天用电空调,全都是跳闸。]

  人员构成复杂更让管理难上加难。在另一个中界村,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租客比例达到1:6,租客中大多是打零工、做家政、送快递这样的,流动性特别大,村党总支书记苏建平说,今年初那场疫情中,感染率近30%。

  [我们要30%,确实城中村疫情防控难度很大,因为家里设施很简陋,没有卫生设施,上公用厕所。]

  拔点改造刻不容缓。作为北蔡有史以来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此次涉及中界、杨桥、五星、南新4个村和1个潘姚工作站,总面积近3000亩。北蔡镇副镇长黄祺炜说,在取得立项批复后,本月内将完成成片开发方案、规土意见书、拟征地公告,然后是评估、人口面积认定等,预计12月中旬启动签约。目前,各部门都在对照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尤其是把群众工作做在前头。

  [因为农民建房很多都是早70年代80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可能各种手续也好,各种各样的土地的管理方式也好,要查很多的内档,要去找一些历史资料,有些还要找村民,村民自治的一些证明的方式,所以这个会比较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城中村改造,北蔡镇能为大多数村民提供本镇内的安置房,距离老宅,助动车最多15分钟就能到新房。而且村民们还将从农民户口换成城市户口,养老金、医保水平都有提高。在杨桥村,记者遇到一对兄弟俩,他们的退休工资几乎差了一半。

  [退休工资是多少?(弟弟:我一千七)(哥哥:我三千多)(书记:落差来了呀!)(弟弟:他以前当兵,我农民,大队里工作的)(哥哥:动迁我们真的盼了很长时间,20多年了。)]

  在杨桥、中界5个村、站率先启动拔点改造后,剩下的4个城中村在制定改造方案的同时,镇里也不等,同步进行封闭式物业管理。镇长尚怿说,第一年投入超千万元:

  [把原来散在各个条线和村里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比如说原来的道路养护,农屋设施养护,保洁、养护、保绿、保修,全部集中在我们的物业,让他们也享受到城区居民的物业服务。]

  村民们终于盼来改善,北蔡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镇党委书记殷宏说:

  [一个新型的城市的区域会在北蔡形成,北蔡的地理优势、产业发展的环境都会有一个大的跳跃,所以这一次拔点改造,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城中村的物业化管理,实际上就是让老百姓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以上由记者周导、胡旻珏、实习生陶泽成报道

  下面请听本台记者周导发来的记者手记《城中村的“拔点”正在发力》

  [上海对于城中村的拔点始终断断续续在做,只是今年上半年这场疫情,北蔡不幸成为了重灾区,究其原因有一个就是北蔡有九个城中村,感染率少的也有15%,多的甚至超过30%,这也让上海下决心要加速这项工作。

  城中村的村民对于征收的盼望和城区老小破房屋里的居民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征收后村民的获益比居民要多几项。除了居住条件得到翻天覆地变化外,村民的身份将转为居民,养老金翻倍增加,就医报销的比例也有变化。

  这次北蔡九个城中村先拔掉五个,浦东的投入是巨大的,属于百亿级。北蔡的大部分村民动迁可以不离开北蔡,安置房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正在加紧建造,而且动迁房的选址离城中村不远,几乎就是原拆原建了。

  和城区征收相比,农村房屋的确权的确要复杂得多,对此,北蔡镇的任务非常重,据说,以往这种征收前期准备到签约一般都要两三年时间,而这次新区要求在年底前就要完成,从现在算起来仅仅几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北蔡要拚一下,记者看到他们已经想好了赶工的具体办法。

  记者在村里釆访时,村民们都笑咪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