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新]结构封顶!黄浦江边最高山峰“双子山”已完成塑形,2024年将对外开放!

  浦东新区新闻办介绍,今天,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顺利完成表皮结构封顶。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竣工验收,明年将完成绿植及景观造型的建设,2024年对外开放。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西北部毗邻黄浦江,东至卢浦大桥—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龙滨路,占地约2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可以望江、赏湖、爬山的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

  山顶有观光平台、山间有溪流瀑布

  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采用山型布局,利用结构空腔形成绵延的山形特征,从山底到山顶覆盖种植土及多种植被形成人造山体。

  山体最高峰48米,次峰37米。山体表面体现自然风貌,内部空间结合游览、停车、游客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生态拓展的功能结合,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也是国内最大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眼下,双子山已现雏形。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世博文化公园北区的景色尽收眼底。施工人员正在给山体表皮的一个个坑内(分仓)覆土,山路两侧部分路段已种上了树木,下面的分仓已看不见。 

  双子山占地30万平方米,整个景观绿化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山上需种植5000多棵苗木,将主要利用明年春秋两个季节完成。同时,利用山体的坡度,山顶到下面,将溪流汇聚,形成一个瀑布。

  利用山体内部的空间,将建成一个有1500个车位的停车场。而山顶上建设的观光平台,可以将整个公园景色尽收眼底。沿着山体,地面将建设约2.8公里的环形道路,为市民休闲散步和跑步运动提供方便。

  三大关键施工技术为绵延“山脉”塑形

  为打造融合多种功能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项目公司积极探索、创新研发,以绿色、高效的工业化数字化建造技术全过程融入项目实施,研发出山形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山形建筑二次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和山形建筑数字化施工技术三大关键施工技术,为绵延“山脉”塑形,完美实现城市“造山”,助力了城市生态品质的提升。

  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施工手段。针对复杂的山形建筑空间结构,在利用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PEC结构)中探索出山形屋面建筑数字化、工业化建造技术,从PEC构件的加工及运输、整体施工流程、节点后浇筑、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了从设计图到真实场景的落地。

  双子山内部除了要有钢筋混凝土的骨架支撑,还要完成表皮的分仓挡土墙、斜平面屋盖等二次结构施工,并在其上覆土回填形成山形建筑。

  为了适应山形独特的曲面形状,一建集团创新研发出山形建筑屋面施工关键技术,在一次结构上设置可满足屋面结构不同高度施工需求的移动工具式支架,以适应山形斜屋面不同高程工况,保证了山形屋面结构施工时的支撑稳定。

  在建造过程中,面对山体呈现的9000多个等高线、局部陡坡等造成施工难度大的现状,项目部充分利用BIM技术攻克难题。

  双子山山体坡度大且山体结构区回填土方量约30万平方米,导致土方上山困难,项目公司通过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山体分仓挡土墙新建一条“山”字型混凝土现浇道路与山体永久消防车道连通作为上山施工的主要通道,内侧山峰区域在次峰东西向较为平缓区域规划三条上山覆土施工路线,方便了覆土作业。施工时,面对现场大型设备数量多、间隔近、作业区重叠及存在作业高度差等问题,通过群机械防碰撞系统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相对位置,并采取预警、干预等措施,运用数字化手段避免施工安全隐患。

  此外,项目公司采取信息化手段,积极打造智慧工地,利用项目管理平台,实现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劳动力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过程数据的可追溯、可查询,提升项目的管理精度,同时提高多方协同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