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发现学校网站的后台遭遇黑客入侵,大批学生晨跑数据被篡改。经过松江警方侦查,发现作案人员竟是该校的两名学生。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已经通过这样的“代跑”方式,从200多名学生手中获利几万元。目前,两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逃避晨跑,竟有学生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晨跑真的那么难以坚持吗?大学的晨跑制度是否有必要存在?东广微话题,来听编辑赵路露的盘点。
好的。说起晨跑制度,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的校园时光。
纠结的小C:当年大学里从来没有过晨跑
只有小学冬天做早操时 那绕学校的半快跑 是一辈子的恐怖记忆啊
FEI淡定行走:大学时为了800米测试合格,咬牙坚持天天晨跑,到考试时,发现自己变得能轻松通过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对于有学生为了逃避晨跑,不惜用非法手段篡改数据,很多网友表示不支持:
比如 飞星飘逸:我们大学没有规定晨跑,想跑了就自觉的坚持跑一段时间。通过黑进系统改晨跑记录等手段,个人认为还是不可取的。
九分梧桐树: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应该知道自己做任何一件事的后果。学校让大家锻炼是好事,学生应该积极参与!
不过,这次的数据篡改时间还是再次引发了很多人对大学强制晨跑的吐槽:
焦虑的兔二蹦 应该是位大学生:现在空气那么差早上的空气就更不说了……还非让早上跑!!大学生那么大的人了,要锻炼,自己懂得去做懂得去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间。
瘦驼也认为:上大学还逼着晨跑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如果我是校长,就找几个身材好到爆的靓妹帅哥,每天跑圈,吸引大家来跑,这比强制可管用多了。
新闻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着晨跑“代跑”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晨跑时间较早,让很多学生“本能排斥”。况且,晨跑后再赶去上课时间也太紧。不过,在老师看来,体育锻炼百利而无一害。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中长跑是提高体质最有效的办法。
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之所以有学生花钱找人代跑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的体育习惯还没有形成,学校也没有顾及他们的具体时间分配问题。其实,一所充满生机的大学,并不在于学生在统一时间起床参加晨练,而是把学习、生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比如篮球、游泳、登山、瑜伽等,何须都晨练呢?熊丙奇说,高校现在仍在用管理中学生的方式来管理大学生,没考虑到学生的运动习惯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应该在时间和项目上有自由的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