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上海来消息,查到原始档

  通过本报相助,孙杨结识了2006年本报的“上海孤儿寻亲系列报道”主人公——朱燕,并通过朱燕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上海孤儿”。如今,近百名在沈阳长大的“上海孤儿”已建立起QQ群、微信群。

  在多方人士的奔走协助下,2014年11月,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从上海方面传来:查到孙杨的原始档案啦!

  “说来话长。”孙杨说,“也应验了中国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说,56年前,养父母在办理抱养手续时,在“现住址”一栏如实填写了“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4段永庆里6号”这个真实地址。就是按照这条唯一的线索,才有了以下的惊喜——

  孙杨说,那年代,为了阻止孩子未来寻亲,听说有不少养父母或填写了假住址,或抱养孩子后不久,就搬离了原来的住址。因此,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旦想寻亲,就变成千难万难。

  寻亲过程一波三折。一开始,孙杨把自己的名字及养父母的姓名提供上去,但查了许久,杳无音信。之后,孙杨又提供了养父母的原住址……没料到,很快有了回信:通过查这个住址,查到“上海孤儿院”。

  按照这条线索,上海方面的爱心志愿者顺藤摸瓜,查询到“上海孤儿院”是“上海儿童福利院”的前身。不过,由于历史太过久远,上世纪50年代的档案,福利院已经查不到了。不过,福利院建议去公安局查询。

  曙光:看万份档案,查出真姓名

  爱心志愿者又赶到上海市公安局,几经周折后,终于传来了喜讯:上海黄浦区一家派出所称,经查询了近万份档案,最终查到了具体信息——户口编号:3144;孙杨真实姓名为:朱培培;出生日期:1958年7月1日。

  更具体的信息是:1958年9月11日20时15分,该婴儿被遗弃在上海市火车站母婴候车室。而婴儿当时手腕上有一个小手牌,上面记录着出生日期。但生身父母的信息,仍是一片空白。

  “不管怎样,我总算得知了自己是咋来的,这也对逝去的养父母有了一个交代。”孙杨兴奋地说,与此同时,自己的寻亲捷径,也给更多的“上海孤儿”提供了一个范本。

  “当然,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顺着这一缕曙光继续顺藤摸瓜,寻找到上海方面的生身父母或亲人。”孙杨说,希望上海方面的媒体能关注此事,帮在沈的近百名“上海孤儿”寻亲成功。她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孙杨为化名)

  名词解释

  “上海孤儿”

  一般指在1960年至1963年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抛弃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唐葵阳 实习生 杨汐桥

  摄影记者 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