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第五届致公张江论坛12月10日在浦东国际人才城酒店举办,论坛主题为“创新转型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背景]“致公·张江”论坛是在致公党浦东区委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共建的基础上,于2008年创立的,是旨在发挥致公党人才库、智力库优势,汇聚和整合各界资源,服务张江中小企业的公益性论坛。

张江论坛:创新转型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论坛简介 更多>>

支持单位:致公党中央
     致公党上海市委
活动支持: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主办单位:致公党浦东区委
     张江管委会 张江集团
承办单位:致公党浦东区委科技工作专委会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地点:浦东国际人才城酒店-致远厅(科苑路1500号)

官方微博直播

论坛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第五届致公·张江论坛。我是今天的业余主持人,我是致公党人,我是比较应景的一个主持人。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我们和这里很有缘。我说特别,是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去年的11月9日召开了张江论坛,而我们为了避开十八大所以选择了这个日子,同明年开始,就是1221的倒计时了。我们今天这个酒店是浦东国际人才酒店,所在地是浦东国际人才城,因为我们致公党有着侨海的特色,我们很多的人都是有海归的背景,大家对致公党比较了解的人有谁呢?比如说李冰冰、章子怡。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创新转型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样一个时间我们提这样一个事情,这样一个主题是非常特别的。今天的论坛还有新浪为我们做微博直播,也希望大家把你们的声音传播上来。因为我们很多的党员在海外,今天也有可能有很多名人会加入论坛当中。尽管这里今天没有他的座位,因为座位已经满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正式的演讲,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先生致词。

  严以新: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这个论坛一共举办了5次,我参加了4次。首先我代表致公党中央,对本次论坛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也想借此机会讲一下对这个论坛的印象。既然5年来了四次,我觉得张江这个地方每次来都不太一样。我们在去年3月21日继中关村和武汉光谷之后的第三个智谷高新园区。去年我也来了,每一次来我都感觉到了张江巨大的变化。刚刚我也问了丁总,在今年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张江依靠他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作为我们致公党来说,是一个非常关注侨海的政党。

  张江当中汇聚了大量的科技人员,当中又有大量的是海归和国外回来的留学生,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对象。我们希望为海归们创业、工作、生活等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他们的困难,把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各种形式向上面进行反应和表达。

  这一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转型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主题非常的新颖,也希望本次论坛通过大家的努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严以新主席。下面我们有请张江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丁磊先生致词并演讲。

  丁磊:尊敬的严主席,尊敬的致公党的各位领导,共产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致公张江论坛,首先我代表张江管委会感谢致公党把这样重要的论坛放在张江,已经连续举办了5次。去年的情况来历历在目,今年又迎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也就是创新转型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刚刚严主席对张江给予了高度的鼓励,我这里也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张江的情况。

  张江园区是上海的大张江园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面积75平方公里,有一万多家企业注册在内,3000多家企业在其中运行。去年营业收入3700多亿,今年会突破4500亿这样一个规模。整个经济形势今年虽然比较严峻,但是因为作为高科技园区,他的增长还是很快,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概在10%左右,去年是180亿左右,今年会突破200亿。刚刚说了营业收入也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也就是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力作为未来推动力的非常重要的证明。张江园区汇聚了30多万从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海归人员非常多。张江地处上海,所以欧美留学之后归国创业人才,这里也是首选之地。所以我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到张江创业。我们的张江文化是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创造一种使得创新能够在这里充分施展的土壤和环境。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创新的原动力。十八大之后,我们国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党中央把创新作为今后经济增长推动的一个主要的力量。因为我们经过了30年的发展,到今天如何来转型,如何来推动小康社会的建成,如何来推动我们到2049年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创新可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要关心的范畴。创新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因为我们在高新园区,过去我也在企业做过。很多领导很关心高新园区,时不时问一下,你们最近有什么创新,需要什么支持,我们规划三年如何创新,五年如何支持,但是创新是一个脑力活动,不是可以规划出来的。脑力活动他肯定是有他的规律。所以我想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创新的原动力。

  因为只有搞清创新的原动力才可以知道如何利用创新来使我们国家在新的经济增长中保持这样一个不败的地位。当今全球经济处于一种空前压力的阶段,大家知道全球经济普遍存在泡沫,加上资源、气侯、人口压力的压力,包括健康问题。使得整个全世界经济处于一种非常纠结,选择性非常难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提出我们要制造业回归,并大力推进以通讯技术、新能源为主的这样一种创新突破。欧洲也提出回归实体经济,英国则着力发展高价值的设计与创新,德国提出新一轮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处境比其他的国家要更加复杂,更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成本也非常高。我们的技术和发达国家不能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成本和发达国家逐步接近,比东南亚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已经逐步的在衰退。如何走出这样一种困境呢?实际上各个国家都认为创新是一个突破的关键。

  讲到创新的原动力。我们来看一些现象。第一个创新的现象就是巨型企业内置的“自由创新”。大家知道,我们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3M。3M的创新是举世公认的。他创立公司100年有6.7万多项创新并投入生产。也就是说他每天都有两三个创新。你不要看100年,不过36500多天,每天都有两三个创新,而且他目前还保持这样一个创新的数量。大家知道,3M的创新主要是来自于著名的15%,所谓的15%,就是他们公司允许员工用15%的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任何的事情。正因为这15%,使得3M有着源源不断创新想法。这些想法通过他们的实践,转化为产品的创新,创新最后一定要达到产出和成果才是真正的创新。

  其他的像谷歌也是全球著名的,一具有创新的公司。他也允许技术人员把20%的时间放在他喜欢的项目上。和3M有点不一样,他选择项目,可以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他选择的项目上。所以谷歌也成为了非常大的创新公司。大家知道谷歌50%的创新来自于这20%。

  思科更是允许员工可以自己开一个小公司来开展创新实践,他创新之后,思科估计他的价值,然后进行收购,作为项目继续做下去。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大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或者是创新口碑的公司,他允许员工有自由创新的空间。

  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具创新口碑的城市是伦敦。伦敦过去是金融中心,现在已经转化为全世界的创新中心。他在去年的创意产值已经超过了金融产值。伦敦这样一个创意之都,从这一次奥运会大家就可以看出,当然他的奥运会开幕式没有中国那么宏伟,但是他的创意,他的这样一种内涵确实是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要追赶。伦敦是这样的,他有无数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成为浮游生物,被大的产业所吸收。所以在论断,他有这种创新公司,大大小小,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服务和设计。英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汽车制造国,他通过社会上的产业链上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来形成他的变化。

  再谈到硅谷,硅谷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园区,也是以创新文明的。在硅谷当中,大的公司像微软、谷歌,这些公司周围有大大小小很多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往往是先从大公司当中脱离出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又被回购回去,这个模式非常的著名。两三个人创业,他们的创业目标就是为大公司所收购。近年来,谷歌收购了120多家这样的小公司,微软也收购了140多家这样的小公司。所以在硅谷一个是风投,一个是律师,他们是非常吃香的,他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兼并收购。

  第三是产业分工下的专业创新。大家知道好莱坞最著名的是电影。大的公司比如说华纳,这些大公司已经不是在制作电影了。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这些大公司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和版权的拥有者。他们已经不做具体的拍摄或者是具体的电影制作,第一,他们是融资平台,因为拍电影要花钱,然后他又是一发行平台,这些具体的电影拍摄和制作都是让小公司去做。这样的小公司,大概有11.5万家。所以现在电影公司不是拍电影了,而是融资和出版。导演可以买到,好的制作也可以买得到。11.5万家企业就围绕好莱坞形成这样一个产业,其中70%以上是10人以下的企业。在美国超过10个人也算是不错的公司了,超过100人就算是一个大公司了,不像在国内,超过1000人还不见得是大公司。

  大家可以看到个体创新的作用更为显现。从我刚刚说的英国伦敦创意城,到好莱坞,到大公司内置的创新。所以个体创新的力量,在今后的创新当中,这样的力量,越来越显现。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开始可以在家里创新。社会的分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因此我的引论是个体创新是创新的原动力。尊重个体才可以保持可持续创新。

  一个人要在一个环境当中才可以创新,这样的环境一定是为文化和价值观左右的。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传统、程序、经验”,我们过去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就是一种经验,而传统也是一种价值观。要使个体创新力量发挥出来,必须要突破传统、程序和经验。允许多元、冲突、争论,因为创新本来就是去探索未知,如果说大家只有一个想法的话,无法探索未知。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实际上是鼓励大家或者是让大家形成这样一个氛围,也就是统一思想。特别是科学没有探索清楚的地方,是不能只有一种想法的,应该是有多元、冲突和争论共存,并且多元共存的争论要允许失败。最后证明说我对了,但是不能说说错的就要受到批判、惩罚,因为这样的话,以后将没有人敢创新。所以,张江我们也提倡这种宽容,特别是宽容各种意见,甚至是看上去很荒谬的意见。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非常著名得牛顿和爱因斯坦。牛顿的经典传统力学到现在还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正因为有了爱因斯坦这样一个人,他提出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整个现代的物理空间会发生变化。这个看上去很荒谬,因为无法达到光速,但是他提出这个相对论,就是运动和空间是相关的,运动、空间、时间是相关的。而牛顿认为是没有关系的,时间就是时间,空间就是空间。按照相对论理论,当你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会无限的放宽,等于光速的时候,你就可以长生不老。在实践上,在宇宙上也可以被证明。现在牛顿力学看上去多么正确并且还是正确,但是有爱因斯坦这样一种理论,为我们探索到新的,牛顿力学不能覆盖的范畴。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地球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现在初升的每一个孩子都要被教育,地球是圆的。并且就你的尝试来判断,地球是方的,但是地球就是源的。这是当初他们解释地球是方的图片,直接的尽头是海洋,这个解释看起来也非常的好,但是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是圆的。

  第二就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国的教育系统受了孔夫子一句话的影响,2000多年来,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叫学而优则仕。中国的教育是围绕着一个政府。因为你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做企业,做企业也相当于政府的级别,这是处级单位,这是部级单位,这是局级单位。政府的官员和企业也可以互换。所以大家是围绕政府教育,通过我们的考试来选拔优秀的学生。这种体系,应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体系,因为你不靠这样的体系你无法选拔。但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的历史烙印和传统的影响非常大。造成我们的教育是单一方向的。到目前为止,也是中国这样的方向来承载,并且读书读的好的,尽量还是想往政府或者是相当于政府的级别去工作。这也是制约了我们创新的一个负面的地方。并且不是说我们的体系不好,但是体系有他消极的地方,制约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成长道路,才能使得个体创新能够突破。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做法。他主张教育是全民的,他主张终身教育,从幼儿到老人都要进行教育,还有教育资源是全社会共享的。离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中国还有不少的差距。尤其他注重专业人士的培育,注重艺术家的培育,注重设计人员的培育。而我们中国在这方面,传统的比例和相对专业的比例来看,传统的比例要大得多。张江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我们用市场化的角度评价人才,用企业家的角度来评价人才,是作为现有人才的一个补充。这里也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怎么评呢?用我们园区的企业家作为评委,没有官员,没有管理委员会,企业家根据他的经验,企业家是每个企业的一把手、CEO。因为CEO对人才的评价比较全面。一人一票投给这个人才,人才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是看他个人在企业当中的价值,他个人在企业当中作为一个工人有价值,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也有价值,但是这两种人才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因为找一个体力工人的替代性要比找一个技术工人容易,所以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你认为这个社会找一个体力工人和找一个技术工人价值是一样的话,那么创新就没有空间。再一个看资本家给他多少的报酬,报酬越高说明他的价值越大。第三是看这个创新对产业和社会的贡献。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由企业家投票,然后我们去评选出人才最高有100万的资助,作为现行人才体系的补充。所以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要做到全民、终身、均等,并且是多元化的。你走艺术,走设计,也可以成为人才。而不是说通过一个传统,然后再分专业。他从一开始,其实在欧洲,技术工人的培养过程是非常专业的。还有一个均等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教育均等性实际上是比较差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说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是很难被他们自主招生招进去的。复旦今年在沪招生796人,其中只有45个学生是考上去的,其他都是自主招生。796个学生当中,只有45个是直接参加高考录取的。你想想这样一种比例,均等就很难说了。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教育的均等性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要改进的。

  第三个是要保护个体创新。我刚刚说了,个体创新是创新的原动力,不可能组织来创新。他最后的创新是个人的脑力活动。组织可以搭一个平台,但是最后的创新是来自于个体。对个体创新来说,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一个根本的保障。因为没有对劳动成果的保护的话,是没有动力去劳动的。在美国,1787年美国建国,联邦宪法当中就把知识产权的保护放进去了。而我们呢?美国是在1787年,林肯说,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在天才的火焰上。只有这样一种火焰才可以激发真正的创新。创新大国肯定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大国,当今我们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制止那些侵犯知识产权的做法,但是现在知识产前侵犯活动还是普遍的存在。我们有很多拷贝LV的包,拷贝一些名牌,我们在沾沾自喜,但是正因为这样一种拷贝,使得我们丧失了保护创新的氛围,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保护主义。一个地方去拷贝另外一个地方,或者是拷贝国外的东西,政府有的情况下,还给予支持。所以说,打击假冒也碰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障碍,但是如果不形成一个对创新、知识产权尊重的氛围,特别是要从意识上,使得全民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我们现在用冒牌,或者是用盗版的东西,形成了一个大家认为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认为我可以买一个盗版来驱动我的计算机,这不是大问题。但是从知识产权保护上来说,你和偷窃是一样的。正版要300块,正版只要10块,实际上你侵犯了知识产权,侵犯了原创公司,等于是盗窃了他们。但是这个概念在中国还有很大的认识差距。我当时在上海通用的时候,微软的windows软件,我们每个计算机上都要更新的,我是每年花300万美金去买他的版权。但是这个版权在市面上10块钱就可以买到,买一张可以更新所有的计算机。但是我说,如果说我们上海通用这样做,我们的创新,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怎么来做?我们政府和整个民众一定要形成尊重别人劳动的氛围,尊重别人的财产现在大家知道了,但是尊重人家的知识产权还没有到这种程度。

  第四,怎么来形成一个对个体创新的良好环境呢?就是政府。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制订规则、营造环境、维护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而市场则是配置资源鼓励自由竞争的归能。否则的话,我们就是走向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政府配置资源制订规则来进行经济活动,但是要达到真正的创新,一定是要政府和市场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机制。到了政府可以早期的进行一些资源的配置,早期做一些引导,但是最终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中国市场通过资本来配置的。太阳能在市场上,应该是怎么样的创新发展道路,这不是政府的规划,政府在早期可以通过市场,同四消费,通过一些政策来鼓励它,但是最终是要这个产业在市场上不断的创新发展。而张江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张江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就是集成电路,占到了上海的半壁江山,占到了全国的20%。这样一个产业的形成,我们没有详细的规划,20年前我们并没有规划说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一个产业链,而今天我们形成了最完整的产业链,上面设计公司有100多家,围绕不同的芯片,包括手机、视频等等不同的芯片,他有100多家设计公司,还有芯片的制作、封装、材料和设备,政府引进当中三家最大的三家芯片厂,引进之后,整个产业链通过市场的作用就自然形成了。当然我们早期做过一些补贴。同样在新能源,大家知道中国和美国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这里我不做详细的展开,大家可以做一下比较。

  最后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国家创新在资本市场上和西方成熟国家的差异。大家知道,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它的成果最后得到认可和回报。而他的最大动力就是资本化。现在说产学研难,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后续大量的资本进入,使得它完成产业化。所以创新,特别是个体创新,他需要一种市场的拉动,也需要一种资本的推动。这个,我举中国和美国两个例子,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持是多么大的不同。现在在美国,直接融资大概80%-90%,包括日常的消费也是80%左右,美国都是贷款。从来没有说买汽车用现金,买汽车一定是信用卡贷款。而中国,一下子拿出百分之百的现款可以付掉,这在美国是非常少的。

  中国其他单位的融资也只占25%。比如说一个生产厂家需要融资的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而不是通过社会融资。正因为需要资本,所以需要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正金字塔,他最底格层次是私募股权交易市场,等于场外交易。第二是地方性的柜台交易市场。第三是粉单市场,第四是场外柜台交易系统,第五是纳斯达克,第六是纽交所。在纽交所的公司只有2000家,纳斯达克有3000家,场外报价市场有2万多家,粉单和灰色市场是6.6万多家。你不要看它是粉单,他是受到严格法律保护的市场。大部分的企业他有一个粉单和灰色市场来进行交易,包括场外报价市场。而中国是倒金字塔。我们先是主板,我们的资本市场放开,第一个是在深交和上海交易所放开。90年的时候,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邓小平说试一下,不行收掉也可以,这样一试才有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90年开始是主板,美国先是有场外,然后形成一个主板。然后我们是先放主板市场,因为我们怕乱了。过了20年才走向创业板,新三板,中小板融资才开始。所以我们的情况正好是倒过来的。主板有1400家,中小板只有700多家,创业板300多家,新三板扩容,包括最近中关村扩容,只有100家。所以大两的小的创新企业,个体创新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他没有地方去寻找资本。所以这也是制约我们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进行结构性改变的一个瓶颈。所以说中央现在也在酝酿,做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仅仅是新三板还不能解决问题。像我们园区就样上万家企业,再说新三板的准入资源还控制在监管部门手里。

  归纳起来,创新的主体或者说根本来源在于个体创新。要形成这样一个有利于个体创新的氛围我们要突破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桎梏。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和资本市场的环境,我想借今天这个论坛,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能够使中国真正形成一个有利于个体创新的氛围。来推动中国的创新,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丁总,丁总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的案例提出真正的创新原动力是个体,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证,我们感谢丁总的分享。我们经常问自己能不能和硅谷比,到现在我们还在疑问自己,甚至变成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我们是不是非得跟硅谷比。接下来我们有请福布斯总编周健工先生来给我们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在中国可以复制硅谷吗?大家掌声欢迎。

  周健工:非常感谢张江和致公党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论坛。邀请我的时候,我很轻松就来了,本来觉得PPT也不用做,结果一看日程设置有这么多的领导在,所以今天赶出来这么一个PPT,如果说粗糙的话,请大家多包涵。我打开资料袋当中看到一本书,当中的话题和我讲的很相似。我又怕这是一个口水的问题。我今天并不是给大家灌输什么东西,而是分享一下我最近读到的一些东西。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意思一点。

  像硅谷这样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中国说中关村、张江什么的,这个人我想很多创业者都知道,这个人叫保罗,他搞了硅谷中的硅谷。他说了一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这句话大家可以看一下,我觉得我的中文翻译并不一定可以非常准确的表达他的英文意思,我觉得硅谷是一个避免失败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创业几乎就意味着失败,所以你鼓励一个人去创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鼓励一个人去失败。当你鼓励一个人创业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帮助他生存。而硅谷这样的一个地方,首先是我让你活下去。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媒体报道了太多创业成功的案例,而实际上创业失败的占到了90%。

  我们来看一下硅谷,硅谷那些东西可以复制呢?我认为这些东西都可以复制。也许有一些东西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知识产权保护,刚刚丁总也谈到了。还有你要组建一个团队,你要有英文的能力。还有文化,我们应该倡导接受成败与风险,这是我们常常在谈的,但是做的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中国也有很多有利的地方,比如说市场,中国具有非常大规模的市场,而且他很有活力。还有资本,在设施方面,基础设施是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复制的。

  那么什么是不可复制的呢?硅谷的起源是什么呢?很多人觉得规格就是规格、苹果这些大公司的成功历史。但是实际上硅谷的文化当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来源,一个是它的反主流文化,60年代越战的时候,嬉皮士。还有一种是国防科技,硅谷最早设计的概念,包括硅谷现在很多的研发方法,管理和创新的方法和工具,实际上都是从美国的国防科技出来的。这一点很多人都忽略掉了。这两点在中国忽略掉了。

  有一本书非常有意思,我推荐给大家看一下,它从文化的层面来探索硅谷为什么成为硅谷。这本书叫《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他提出到了硅谷文化形成于冷战时期美国国防科技与反主流文化的结合。反主流文化是一种开放的,个人的,颠覆式的,反叛的文化,他很巧妙的和国防科技这种文化融合在一起。

  我们都说中国是一个不缺资本的地方,从钱、人、物、土地、政府优惠政策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缺甚至是过剩的地方。但是谈到创业,我们不得不谈到一个资本,而且中国是非常欠缺的,那就是社会资本。前一段时间,弗里德曼写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他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在创业创新方面短期内无法赶上呢?他说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很多人把以色列和新加坡进行对比,为什么新加坡在政府的治理、地理位置、资本、国际地位都比以色列强大很多,但是以色列却造就了这么多的创新公司,而新加坡有很多人都跑到以色列去学习。我们说社会资本,首先是有机会找到帮助你的人。第二,硅谷是一个陌生人之间结成信任的部落。我们知道无色列本身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国度,然后创新成为现在这样一个国度。硅谷也是这样的,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可以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进行最畅通的交流。另外一点,人们之间互相帮助而不求回报的会作方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我看了一本书当中解释说,在硅谷大家非常的坦率,比如说我们俩刚刚认识,就可以非常坦率的在餐馆里讲我最近在想什么,你在想什么,不担心被别人偷走你的思想。因为在硅谷最不缺的就是好的创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个创意变成现实。所以你和越多人分享你创意,大家可能会形成同伴来共同把这个创意变成现实。另外一点,中国的园区核心是聚集,但是这种聚集回到生态部落的感觉,这种聚集是人和人之间自发产生的聚集,还是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把你们捏在一起这是完全不同的。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很多的创业者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野心就变成了一种长期。大家每天都在讨论如何改变的世界的时候,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这个时候他形成的创新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刚刚说到了硅谷那些可以复制那些不可以复制的地方。这是美国的一家公司他以硅谷作为基准,做了一个排行榜。这是我们福布斯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也研究了一下。世界上全球各地都想复制硅谷,只是说谁做了多少而已。比如说第二位就是无色列的首都,第三位是洛杉矶,第四位是西雅图,第五是纽约,第六是波士顿。前六位有五个在美国。亚洲只有新加坡排在倒数第四位。我很奇怪的是这里没有中国的城市,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研究方法,可能是他的数据库当中缺乏中国的城市。我相信中国的一些城市,根据我掌握的资料,肯定可以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比如说北京,中国当之无愧的创业之都,比如说深圳、上海、杭州都有可能在上面拿到一个位置。我用这个东西想给大家说明一个道理,实际上全球各地都想复制硅谷,而且由于一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那么复制硅谷什么呢?刚刚说了,很多的东西是可以复制的,仅仅是把这些要素组装在一起吗?不是的。这里我引述了两句话,我觉得硅谷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把这些要素组装在一起,而且需要一种文化,让这些要素自由的流动起来形成公司。我觉得刚刚丁总有一句话理解的很到位,很多创新公司和创业成果都是意料之外的。他是热带雨林式的,而不是庄稼地式的。所以硅谷是一片热带雨林,而中国很多的地方希望做成庄稼地。

  硅谷并不是一个无序的东西,或者说运气。硅谷在这么多年的创立过程当中,他在逐渐的完善和总结自己的创新管理工具。比如说创新理论,这个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说设计自卫,Design thinking,我们谈了这么多好的创新,说中国制造现在最的不是创新,而是好的产品,而好的产品最需要的是一种好的设计。还有一种是精益创业,把精益生产的概念引入到创业当中,有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来减少创业的失败等等等等还有很多。你要学硅谷,要学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这是很重要的。

  我还看过一本书,他提到模仿并不是那么不堪的词。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都不是最成功的公司,而是模仿和创新之间结合的最好的公司。比如说华为,他最早也是山寨的,但是他和创新结合的非常好。包括腾讯也是这样的,他做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原创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承认他是很创新的公司。中国最成功的公司并不是绝对原创的。而是在模仿和创新结合之后,在模仿硅谷的基础上,成功的满足中国的用户,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中迅速成长,从而被西方认为是创新的。

  科技与工业园区在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咱们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悖论。政府干预他想一切都是确定的,他拿钱投入,给予扶持政策,给予好的办公场所,给予土地,他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要产生税收。而实际上创新是是高度不确定的。这是内在的矛盾。所以很多人说创新是意外所得。当政府把一切都想到做到的时候,创新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张江的基因是什么呢?我们提中关村最早是骗子一条街,但是最后他加上科研院所和大学就发展起来了。深圳最早我们说是山寨,但是他和市场化和世界工厂结合起来,他就发展起来了。那么张江呢?上海是一个小资的文化,上海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冒险家的乐园,但是现在他正在失去这样的地位,中国真正的冒险家不再到上海来。

  那么中国会不会出现硅谷。我觉得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个甚至是多个世界级的创新中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是不是一定叫硅谷,而且我相信 这些创新中心一定和硅谷不一样。并不一定叫硅谷,中国叫什么什么谷的太多了,我觉得这个名称并不重要。这里有两点中国是一个巨大而且有活力的市场,民间和创业和创富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中国要迎接这样的新时代要做到两点,现在我们说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我觉得首先是开放互联网,第二是教育的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不是能早就我们要求的创新人才呢?这是中国和美国的五大互联网公司,你发现各自的五大有什么特点?他们和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正是因为政府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他们才长的这么大。所以我觉得中国如何产生好的创新公司,他的方向是不言自明的。

  实际上我想说,从黑客到极客到创客,都是个人,潜伏的,底层的,圈子的,部落的,甚至是反主流的,而创新产生时,往往是意外的,病毒式的,颠覆性的。你在拥抱创新文化的时候,这些东西你也要接受。

  这是我的一些参考资料。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健工主编,他的信息量非常大。下一次如果说在座各位需要他的PPT话,可以在微博@他。

  接下来我们有请钟祥财教授给我们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经济转型凸显中小科技企业活力。

  钟祥财: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话题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出路在什么地方。我们都知道,整个宏观经济,全球和国内的,整个趋势是向下走的。下行、衰退。我们年初时估计第三季度会企稳,但是这个预期,现在看起来已经落空了。将来全球经济什么时候是一个翘头的地方,不知道。那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未来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什么地方?我想今天结合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我提出一个看法。中国未来经济的活力在市场,在企业,特别是是在中小企业。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只要你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你一定知道我们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斯在一百年前预计到整个国际经济会出现一个变动,传统的体制将会被取代。因为大的企业,大的资本创新活力会递减,他是依靠垄断占据资源,阻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我们看到马克思和列宁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忽略掉。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危机、箫条、风暴,都是因为整个国际经济都在朝着做大做强,并且难以阻挡的成为垄断。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经济下滑,当我们把危机的原因归咎为人的道德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他就是做大企业之后,阻碍了活动的迸发,阻碍了竞争的自由开展。我觉得本来就有么一种宿命在里面。马克思和列宁设想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来改变这种局面,但是我们发现这也会导致效益下降。我们现在才进行了改革。但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在中国也造成了相同的情况,这个相同的情况是什么呢?原来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团也会出现垄断,也会出现竞争效率的下降,也会造成一种分配的不公。因此,我们无意当中在探索中国经济新的活力和出路的时候,突然发现新的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最大的福音是什么?他使得资产和资本的再分散成为可能。因为信息革命的发生,他使得整个社会生产个性化、分散化、丰富化。分散的经营、生产、设计、服务并不意味着空间的阻隔就阻碍了全球化,他可以和全球化匹配起来,但是它是分散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将越来越多在经济当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要掌握机遇,要发展中国的经济,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中小企业,他的活力应该得到保护,应该得到鼓励。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我们GDP的60%。创造了我们税收的50%,解决了就业的80%。并且在整个的经济生活当中的企业总数的90%是中小企业。但是现在他们的状况非常的困难。现在他们的困难已经超过了2008年,因此我们要呼吁,我们要提醒整个社会,包括决策者,包括我们的市民,都要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改变我们已有的难以为继的生产方式的必要的矫正。

  最后我讲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在美国,在越战期间有一个美国人,每天晚上点着一根蜡烛,在美国国会面前要求进行一次越南战争,他说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你可以改变美国,改变世界吗?他说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想改变美国,改变世界。而是我要表达我不被别人而改变。这样的一种文化,保证了这样一个国家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钟祥财教授。接下来我们有请杜德斌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杜德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我的演讲题目是命题作文,就是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大家都在谈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究竟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那么首先谈一谈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其实早在7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说法。而且我们非常熟悉,在80年代初,我们对有关新的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浪潮、新能源革命等等,有很多说法。虽然说内涵不一样,但是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我们对第三次浪潮甚至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有不同的说法,国内也有很多的讨论,之后就归于沉寂。最近又炒起来了,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他指出能源与互联网与再生性能源结合将导致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他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经济学人杂志干邓乐保罗麦基里的评论文章,他提出人类即将迎来以数字化制造和新型材料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他提出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整个领域将涣然一新,而且有一些制造业将重回发达国家怀抱。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解释实际上有所不同。里夫金强调的是能源、互联网,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新能源+互联网。他认为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走向终结。未来能源的特征是能源生产分散化,能源分配分享互联网化,并把新能源和互联网之间结合产生的能源互联网视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为什么能源互联网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呢?他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必将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终结。化石能源支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但是支撑起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石油以及其他的化石能源正在日益枯竭。以化石燃料为基的产业结构因为运作乏力而导致全球的失业问题,还有其带来的污染运用,还有可能再生能源成本不断下降,催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化石能源日益昂贵,今天全世界23%的人得不到供电,25%的人只能得到部分的供电。这表明目前的工业模式无法满足人类需求,人类必须向可再生能源前进。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每年以8%的速度下降,这样一来,可能会催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第三,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他认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建立在新的能源体系和新的通讯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蒸汽机和报纸的融合,第二次是电力和电视广播的融合。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当中,他认为房屋和大楼都将成为能源生产的来源,但是如果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分配方式,还采用集中化生产和分配模式,是无法管理世界经济的。因此需要一个互动的通信网络来分配这些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合作,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就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里夫金还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需要5大支柱,需要技术上的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个技术本身要得到很大的突破,使得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费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可以这样说,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个支柱是把全世界的建筑变成微能量的工厂,每一个房屋变成小型的发电厂,实现可再生能源。第三,在每一个建筑和基础上安装氢储存技术,把能源转化为氢,这也需要技术支持。第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每大洲的电联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的智能电网。每个大洲之间的能源要连接起来,通过智能电网把全世界连接起来。第五是将交通工具转化为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的动力车。但是这些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各大洲共享的平台进行买卖。这是李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们再看看麦基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他强调的是生产得罪人数字化。麦基里认为当前的智能软件、新材料、机器人、新处理技术,特别是3D打印技术,以及一系列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向带领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数字化将会使产品制造方式发生改变,推生产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就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很多人都非常的清楚,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实际上3D打印技术在20年前已经应用于工业试生产的过程当中。他是一种成形的技术。现在这种技术正在走进家庭。我们知道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是用机床逐渐的剥出不想要的部分,有点像雕刻。而3D打印技术正好是相反的。他是按照电脑程序逐层的添加。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概念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叠加式的制造,他是通过软件写入打印机,打印出物品,这种方式材料是没有损失的,因为他是慢慢的一层一层的加上去得。而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削减式的制造,他要损耗很多的原材料。而且3D打印技术基本上是一次成型的,所以他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少。3D打印技术实际上我们看这个过程有点像喷墨打印机,只是把它的范围扩展到三维的地方来。但是目前依然是以塑料为主要原料,但是3D打印技术发展很快,可以打印自定成型的巧克力。还可以打印人体的活细胞,还有现在还开始打印药品,这是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的一些东西。我想这些东西大家都可以理解,实际上3D打印机的模型很简单,如果说只是这些的话是无法导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我想如果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金属或者是电路板的时候,当工厂可以放到桌面上,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打印一件自己想要的产品时,我们现在的工业时间,他的根基才会受到动摇。第三次工业革命才会真正的到来。我觉得这些打印相对来说一还是比较简单的,这是一个食品的打印机。它的工作原理也是比较简单的。那么3D打印技术能不能打印汽车、轮船和飞机呢?这是麦基里设想的未来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如果说哪一天突然在键盘上一敲,飞机就出来了,我想那就是真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现在发展很快,在加拿大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台汽车。这个汽车和传统的汽车相比,价格也相对便宜,因为他省去了很多工序。

  我们看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很总是的地方,就是新材料的革命性突破,我们看到新材料技术发展的非常快,比如说现在正在碳纤维替代钢铁,还有纳米材料带给产品更强大的特点这些新材料的发展将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所以万刚部长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这样一个定义,他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新经济发展范式。能源和互联网是支撑的基础条件,最终的人类生产方式可能就是进入数字化时代。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第三次工业革命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变革。

  首先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生产技术将使产品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生产的数字化是以智能互联网为支撑,产品的生产会采取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看起来好像又回到了手工作坊的时代,而不是流水线生产,但是他和以前的手工作坊又完全不一样。

  第二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现在生产组织方式是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先要盖厂房,在全世界采集原料,生产后再运到各地销售,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都很大,浪费不少资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则不一样,他是分散生产,就地销售,他不需要今天这样的工厂,只要3D打印机就可以。

  在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购物在3D打印店里就可以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消费。我们可以自产自销。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实际中期到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为标志,以煤铁为主要原料。他带来的是促进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让工业取代了农业。20世纪初,电力的大规模使用和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发明使用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的社会通过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类的社会力水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曙光已经出现,也许再过20年我们就会看到全新模式带来的巨大变革。我们目前只看到了发展的趋势,引爆点还没有到来,但是我们相信工厂虽然不会不存在,但是生产形态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例也会随之下调。未来工厂对操作者体力的要求会越来越低,而对工作群体受教育程度和脑力劳动更高。在现在的市场当中,人们是操作机器,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为及其编程,让机器人完成过去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前两次工业革命一样,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的祭奠。就目前来说,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拥有先发优势,他们技术雄厚。这也是麦基里认为生产将回归发达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的方式将导致中国、印度这些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逐渐的丧失人口红利,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在个性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方面将不堪一击。当然,悄然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就像第三次浪潮作者所说的,在跃向未来得赛跑中,穷国和富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要在第三次浪潮当中抓住机遇,再创造奇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杜德斌教授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的一些陈述。我们在门口看到的3D打印机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了,现在也在寻求一些投资。

  马律师: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今天我们微博论坛当中已经热火朝天。开场一两小时,参与讨论人数数千人,转发数万条。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关注今天的论坛,还有来自美国、英国、隐匿、新加坡、德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致公党的党员和网友们正在关注。今天的讨论也非常的热烈,我只能截取一两条和大家分享。

  有网友说:在十八大报告有关创新驱动论述中也明确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理念,而将将现象从深层次来讲,也是一种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模式,张江现今的发展成果也是对十八大所倡导的协同创新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还有网友评论丁总的演讲说:张江消灭盗版了吗?建议张江园区接着创新转型的契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能够更多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然也有向丁总的提问:个体创新是创新的原动力,请问丁总,张江如何给个体创新搭建平台和环境。

  第二个问题是给致公党领导的,有一个网友问,致公党是做什么的?如何才可以加入致公党。我们现场有这么多的致公党领导在,我们能不能请张组委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张组委:中国致公党是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主要是侨海人士,我们主要是由归国留学人员组成的政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当中的一个党派。欢迎有这方面意向的人士可以加入我们致公党。可以直接和我们市委联系,电话62673040,谢谢。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微博讨论非常的热烈。这一次新浪微博是在新浪主页上直播的。接下来我们有请李大维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创客文化和山寨创新。

  李大维: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在这里分享。刚刚提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到了很多大环境方面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下面都是一群人。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驱动是一群叫创客的人。

  创客是什么样的人,新车间,是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位于上海,成立于2010年9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新车间的介绍视频。

  (VCR)

  创客空间是什么样的地方?现在他们经常听小众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怎么开始,就是从自己动手开始,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先做起来。刚刚停到很多在这个新环境下如何降低风险,风险的降低就来自于兴趣。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用自己的热情把想做的东西做出来。这是我们的空间,我们不但提供工具,还提供工作坊,包括我们也有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坊。这是我们的创客们,他做了一个脑波、心跳和灯结合在一起一个玩具。我们原来的空间有老鼠,他就做了一个有红外线感应的一个捕鼠器。这是一个会和人沟通的垃圾筒。接下来是一个好的父亲,他希望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电子,了解到电子如何应用。

  我们把成熟的技术做横向传播,让不同背景的人来了解高科技的消除。这是小楷,他在去年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后来他听男朋友介绍说互动艺术不错,然后她找遍上海,来到了我们这里,她作了一个可以互动的树,她把她做成音乐表达出来。从去年到现在参加了6、7次的展览,现在她已经到最好的互动学校之一学习互动艺术了。

  这是我们的想法箱。大家看到了吗?有想法写下来,如果说自己不去做的话,可以投到我们的想法箱里面,然后直接进垃圾筒。我们的原则是有想法就要实现,不要仅仅是空想。这些创客来自于那里?因为这几年有一个开源硬件的活动开始了,在全世界兴起来,开源软件在过去20年,已经带给大家非常多的好处,开源对我来讲,作为一个从事20年开源软件的人来说,开源有三个意义,第一我可以看当中如何运作,第二我可以修改它,第三修改之后我可以传播。开源软件过去20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开源硬件是未来20年的发展趋势之一。近代的开源硬件就来自于这一块小小的板子,这个板子成为了横向传播知识的平台,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控制机平,有人喜欢搞飞机的,就可以做无人机。也有人做开源3D打印机。现在大部分的开源3D打印机都是从这个系列的开源系统出来的。3D打印无人及现在很火,但是还源不只是在这里,有人喜欢种花,他可以来一个智能种菜。他可以让我们没有背景的人可以很快的进入这个地方,把自己有兴趣的地方实现出来。如果说你做出来,你想接下来做的话,你也不需要去找投资,你可以到众募的网站上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沟通、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的项目被很快的支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很快把IPAD变成手表的项目募到100万美金。之后没有办法在美国生产,一定要在中国生产,他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一个美国中西部农村的小男孩,申请护照飞香港,然后再从香港到中国内陆来。他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过去两年我们做创客空间,经常被人问的就是创客和新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长尾的作者今年出了一本名叫创客的书。十年前,我们做互联网的时候,就是拿着他长尾的书四处去忽悠,也通过这本书忽悠到钱了。他说那一次他没有进去,这一次他写了创客的书之后,也进入到了一家做无人机的公司当中,自己也当了创客。

  日本发生核泄露问题的时候,政府反应很慢,但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开放创新的硬件平台,就有人形成了这一个设备,然后把做法放到网上,然后就有了这张从基层上来的整个人本的核辐射的图。

  今天其实谈到了很多创客在开源硬件基础上的创新。这里实际到智慧财产权的问题,那么这对未来的创新到底是好还是坏。做盗版拷贝是任何开发中国家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每一个国家经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整个全世界最流氓的一个开发中国家就是美国,在美国革命完之后,他们没有智慧财产权,所以由国会通过,他们否认所有欧洲的专利和版权。所以狄更斯跑到美国去到戏院说,我卖票,我可以在这边念我的书给你听。他在美国绕了一年,然后写了这样一本书。美国这个国家对智慧财产权一点重视都没有,这个国家没有前途了。这是200年前英国人对美国人的看法。国内的山寨在开发过程当中,其实遇到了很多不同的情况,特别是和亚洲四小龙有非常大的不同,拥有非常庞大的市场,拥有整合生产链的能力。今天的山寨是一个新的微创新的引擎,因为他可以快速生产,可以快速的改变,通过所有的知识产权被强迫分享的情况下,他改变很快。这种山寨分享的方式,和国际创客运动,开源精神非常的相似。这两年我们也发现国际上有五家做开源最大的公司,有两家在中国,都是在过类创业的,一家在上海,一家在深圳。这两家公司在三年前都进入了开源硬件的领域,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东西可以卖很高的单价,因为他们自己有国际粉丝。大家一直讲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可以卖的贵,可以由品牌,可以有发展。

  所以说我们看来按,山寨和整个国际的创客和开源运动是一体两面,可以相互互补的。有行当多的在国内,可以借着前面人走出来的路,这些机会都是新的蓝海。对我们来讲,我们现在继续的再往下观察,我们跟一些学者更在合作,我们要做“新山寨”。我想今天我们谈到很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谈到很多大的地方,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场新的革命,每一场大火都要从小的地方开始,我们希望可以从创客这边开始,在这个关键点,有很多可以思考的,所谓智慧财产权的问题。我来自台湾,台湾是亚洲四小龙,发展的时候也是大家跟我们讲说,你们要重视知识产权,重视到最后我们出了一个HTC,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到美国去,他说我们的规则改了,现在叫做谁的律师团大,你的律师团不够大,就一巴掌就被打回去。所以HTC按照这个规则玩,被一巴掌打回亚洲了。我们智慧财产不是一个权利,不是政府的工具,这个工具要鼓励创新,如果说他没有这样的作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拿掉,开放创新有更快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方式更合乎我们现在的国情,更合乎我们民族性的想法。

  今天来到张江,谈到创客。如果说创客是未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在前面的一些人的时候,和张江怎么合作呢?创客需要很多的垂直的硬件,张江有很多这样的垂直公司,希望我们未来可以看到一个张江和创客的更好的合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在他的介绍当中他说了很多有意思,有趣的话,他是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系的博士生。最后一个演讲者是来自深圳的蔡锦江秘书长。他是深圳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蔡锦江秘书长是我们特意从深圳请来的。他对上海特别有研究,尤其在半导体行业,我们掌声欢迎蔡锦江秘书长。

  蔡锦江:感谢致公党和张江集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长三角和珠三角电子产业的机遇。我来自产业,我讲的科技是产业科技,可能和科技产业有点不一样。我们讲的科技都是可以市场化的一些需求。所以我的语言可能是产业语言比较多。我的演讲题目叫IT技术变革:长三角与珠三角电子产业机遇。

  这一年多来,太多企业问我,蔡先生,怎么办?这一年多来,科技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我来上海,也有很多科技公司在问要怎么办?中国电子产业面临这一些变革,在经济危机下,不是简单的市场需求萎缩,而是铅球电子制造产业效率和产品形态的提审,这些变化将给电子产业深层次的改变,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不同的经济体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另外一个,珠三角在升级的产业布局当中,已经远远落后于长三角,我们个人评估是落后十年。这个话在深圳讲会被别人骂的。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的。深圳有包括技术、人才和规模化工厂。但是缺乏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以及专业市场产品人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电子产业能否迎来创新浪潮,扭转30年来电子产品品牌衰败,并以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链布局重新迎来电子制造业的辉煌品牌的创立值得期待。

  我的演讲分位几个部分,一个是珠三角传统电子产业的发展格局,我们在很多地方讲山寨,山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会做一个阐述。第二是全球电子产业的变革,到底科技美元是怎么形成的。第三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最后是深圳电子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当然也是通过这些,再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机遇。

  第一个部分是珠三角传统电子产业的格局,实际上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电子产业任何的基因和基础的。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通过便捷通关,PCB加工和三来一补以及EMS形成了一个电子产业的基础。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山寨体系。从95年开始的VCD产业模型到电子书/上网本,到最后是平板。核心的研发都是从外面来的,很少有是自己研发的。在深圳就会有一个上海最羡慕的地方,在深圳有3000家做手机的,做U盘的也有3000多家,巨大的市场拉动和科技人员不足才会产生方案商,他给多家工厂提供服务,这是因为人才不足,特别是产品研发和技术人才不足才会形成山寨。第二,他的市场巨大的扩张需求,促使了很多人在深圳做老板,这是深圳山寨的形成和市场的计划。这个山寨的形成又会形成什么呢?又会形成一个芯片设计技术、配条技术、新材料和机器设备的发展。医疗、安防、工控、新能源在深圳产业发展的非常快,以PCB板为工业基础的,30年来的加工促进了他的产业发展。

  全球电子产业的变革,为什么现在深圳遇到问题了,包括上海也有一些相关企业遇到问题。我们看到主要的技术创新每十年会经历一次,而破坏性的创新奖推动下一个十年的进步。电子产业下一步到底怎么走?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要等十年,那么这十年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新兴的时代,包括3D器件,3D芯片封装,这个时代上海有,但是深圳没有。3D打印在我们后面讲的所有的都是材料,问题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电子功能怎么做,未来20年也会有,未来的电子产业将会以纳米材料为电子基板喷涂打印形成。这可能还需要未来十年的发展。索伊美一次变革都会产生电子产业格局的变化。在这个格局当中,上海和珠三角是首当其冲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是半导体的创新发展图。摩尔时代已经开始在终止,因为已经到了22纳米,再向下发展已经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了。接下来就是SOC和SIP的封装,实现高价值系统。这是上海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这是半导体创新带来的新变化。这是上海另外一个机会,也是电子业的核心,以前深圳只做单一的PCB板系统设计就可以了,未来产品设计出现什么问题,中国就会有一个苹果三星焦虑症,因为单独从上海或者是单独从深圳这个地方,没有办法做新的产品,因为新型的产品要懂软件的系统架构,也要懂系统的整体需求。同时系统厂家要有IC SOC综合设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比以前增加很多。深圳就会面临系统设计的问题,之后深圳很多的山寨设计就会被沙漠化了。深圳已经失去了原始创新。为什么华为和中兴可以起来,因为他有这些东西。而如果说没有这些东西,要做独立的系统设计已经很难了。这是产业新的变化。

  这是半导体创新—封装技术的演进。这些封装对社会和技术的要求都是革命性的变化。包括2.5D和3D大家觉得很好玩。3D封装会替代深圳现在高密高精度的PCB基板。我们把这些总结之后就会发现,我们所有的基板是工业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最早是PCB板,然后发展到系统高聚酯PCB板,然后发展到印刷银线路高精密陶瓷板,然后发展到FPGA硅集成电路底层基板,这会带来通信业的革命,现在这个东西在深圳已经形成,最后是发展成为纳米喷涂印刷集成电路基板。这是我们未来要去研究的。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形成。为什么我们今天讲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半导体的相互融合,粗省心一带信息产业技术的形成。这里面他是一个相互转换的关系。我们一会儿会把整个转换关系提出来。后面是电子信息技术催生了内容服务,未来的内容服务不仅是买卖的服务,包括未来的内容服务以及数字化的技术。这可能就会产生新的技术的应用。这里面包括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从2G、3G、4G的发展,到4G的时候,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通信结构。很多产业在这些技术当中快速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从专用网,到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我们从1.0到2.0,包括未来的3.0。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一旦到移动计算的时候,就会开始硬件标准化,软件差异化。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形成,让很多电子产品消失。比如说数码相框,比如说BP机都消失了,开始进行了融合。云计算的时代,也因为云终端的发展,以及私有云、企业云和公共云的发展。这是一个能源网的体系,他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这就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做电子的非常痛苦,因为工资要涨,但是我们没有钱赚。因为以前都是以硬件起家的,现在硬件的价值随着标准化的产品,利润越来越低。现在都在逐渐向软件和内容应用上转变,我们的产业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解释日本到底是怎么死的,日本死在什么地方?他的互联网很发达,但是他不开放。

  这是全球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苹果手机占了15%的市场份额,却拿了73%的利润,苹果的生态系统是产业链整合加上应用商店模式。而三星有31%的销量,拿了17%的利润。而其他的拿了54%的销量,却只拿了10%的利润。很多做硬件的都是在亏的。这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电子产业的竞争格局,这个格局变化也很快。现在中国有一个机会,中国的IC设计很快,还有中国的互联网水平也是很好的。这是以IBM为核心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情况。中国这一次输,是输在产业系统竞争上。这是全球电子产品的三大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三只苹果,这三个苹果会绞杀很大一部分的消费电子产业,因此中国电子产业未来就算是很努力,也很难有很大的利润。微软在工作和个人上会拓展,苹果是在设计这一块有发展,谷歌的未来是在智能语言和地图这一块。大家看到谷歌地图研发投入有10亿美金。中国这种山寨式的小创新能不能存活呢?至少他没有定价权。因为互联网时代,别人是为最好的服务,最好的定价买单的。所以我们很难拿到很好的利润。这三大系统从娱乐到工作到应用几乎都没有了。

  这是我们把中国和全球手机生态系统做的一个对比。这个对比将中国的产业体系缺在那里表现出来。中国在IP核心研发几乎是没有的,在操作系统这里也没有。可喜的是,中国在一些品牌上是有一些的,同时在互联网上有一些竞争优势。如果说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整合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做下一代的产品。

  这是中国的互联网系统,我们做的是不错的。从应用服务、社交、娱乐休闲三个方面,中国都有相对应的产品,在服务华人群和亚太群。为什么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到美国上市,因为美国已经认可了中国的这个特殊服务模式。

  接下来讲一下深圳的机遇和挑战。深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生态系统。相关产业之间相互整合,中小企业面临产业挤压,特别是是山寨生产体系。深圳未来两三年至少会倒闭70%的中小电子企业,他会慢慢的挤压,慢慢的变形,未来所有垂直零件部分要增强。包括上海的张江也有很多小的没有高度的创新企业,也不一定有出路。不仅是要有创新规模还要有创新质量。这就是我们现在对整个中国这一次电子产业的一个比较担心的地方。

  这里面这是一个微笑曲线。我们加了一个软件应用服务。在这个地方会产生很大的新兴产业,也就是机会之一。这是从这个产业链上讲深圳要做的工作,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这是最大的机会点,深圳已经在快速发展面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产生了,智能家庭将是十倍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这是我们很大的机会。另外还有移动医疗、汽车电子等等。智能家庭的这个产业,比如说IPTV,我们现在在上海看到百视通就是IPTV。包括智能化医疗也是很好的,现在我们有很好的医疗设备和产品,但是却没有网络把他们联系起来现在这个技术体系已经在逐渐形成。包括未来,半导体会进入到人体,比如说胃起搏器、人工耳蜗。现在世界上的创新摩擦是便携化和低功耗化。比如说机顶盒现在就越来越小了。智能化的产业,包括有生活、工作、户外和医院,都会有很多的新兴产业。这种产业布局将会带来很多的机会。

  在这30年电子产业变化以来,我们在品牌上,我分为三个环节,一个是高科技制造品牌,还有一个是产品品牌,第三个是互联网品牌。我用这三个单元,实际上这种产业格局基本上已经开始形成。在上海半导体的产业品牌,特别是在张江已经开始了很大的发展。在深圳培育了一些系统厂家品牌,在北京,互联网品牌已经形成。在新的时代,上海有这个机会,但是还缺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核心的问题是,都说上海有人才,但是有一种实践型人才没有,就是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你如何把这些东西卖到全世界去,这是张江特别缺的人才。我自己是做产品经理出来的,深圳在IC设计业投资绩效比是上海的3倍,在深圳投一块钱设备他可能会产生3块钱价值,而上海只能产生1块。因为深圳是针对市场需求来进行设计的。我们协会有杂志,也有相关的研讨会,我们协会还有一个思锐达传媒。我们也有分析师团队、编辑团队、会展团队。我们也开很多的论坛,一年大概有十几个论坛。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内容非常多,大家不要有什么遗憾,今天晚上他在张江高科地铁站还有一次活动,6:30分开始,大家可以去跟他再交流。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非常的圆满。我们希望每个人去想,我们从刚刚开始到丁总到后面的一系列的讲座当中,给我们一个提示,好像我们冬天来了,可春天也不远。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我们是不是要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个当中有想法,还要做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看到我们的支持单位有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这一次北京有一个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很重要的一个单位就是致公党中央,是万刚部长在那里揭开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幕布,落实到上海就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我参加了他们很多项目的评比,发现张江很多的项目很高端,但是往往不接近市场,是不是有可能,在我们的这么多支持单位当中,包括致公党浦东,包括张江集团,在上海的某一个地方,在张江某一个地方可以真正落地,比如说有一个小的园区,如果说可以由这样一个启动的话,今天我们的论坛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体结果。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现场图集 更多>>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