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因美容整形背上贷款,万元培训费可以现场办理分期……近年来,各种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小额贷款在诸多消费场景中出现,由于监管乏力甚至无人监管,不少消费者陷入“套路贷”等新型诈骗之中。今年上海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呼吁加强整治“消费贷”乱象,规范民间借贷。请听本台记者胡旻珏、代灵发来的报道:谈到各式各样的“消费贷”,来自同济大学的伍爱群委员说,一定要提高警惕:

  现在有很多商家利用这个东西,是个陷阱,是个套路,很多大学生到上海来,刚进这个大学门,给他办贷款,带来风险。这里面有很多商业上的中介机构在策划,我想这个对我们广大市民是一个潜在风险。

  本台新闻热线62706270也接到过很多类似的投诉。去年就曾报道,在上海打工的涂先生夫妇被“医托”忽悠去了一家民营医院,妻子糊里糊涂被安排了6个所谓的医美手术,总费用将近11万元。

  我说我们没钱做不了,她说做不了没关系,她说我可以给你分期付款。分期付款是9万,我问过她,她说不是小额贷款。她说就是给你下载个软件就行了,她没有说利息。

  收到账单时,涂先生发现自己在一年内每个月要连本带利偿还8300多元钱,根本支付不起。报道播出后,公安和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了查处,吊销其执照,并将钱款返还给了涂先生。而记者将相关情况告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上海银保监局后,却一直没有收到回音。陈贵委员说,在目前的金融监管格局中,金融消费者保护亟待加强。

  如何监管是很重要的,因为你疏于监管就会出现风险。

  为此,伍爱群等4位委员递交联名提案,呼吁加强对“培训贷”“美容贷”“装修贷”等乱象的整治。他们建议,应当“强化监管合力,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比如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一旦被发现向不具备偿还能力的消费者放贷,这家金融机构及其法人就应当被纳入“黑名单”。

  对金融机构通过“黑名单”的形式,让它信用受到影响。包括可以通过上海“一网通办”,把它的信息上传到平台,很多部门发现到黑名单,对它也是种监管了。包括它通过贷款啊,通过其它的方式,融资渠道,杜绝他类似的情况发生。

  今年,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政委韦健委员也有一份类似的提案。他在调研中发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目前“只管有证的,不管无证的”,上海在近20年间,从未有公司或个人因非法放贷而受过行政处罚。

  以上由记者胡旻珏、代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