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海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上海作为龙头,要在区域协调,创新驱动上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请听本台记者赵颖文、刘康霞、姚轶凡发来的报道:

  长三角一体化有多热?昨天下午,人代会同时举行的六场专题审议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会场里,挤进了230多名代表,创下了近年来单场专题审议的人数之最。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长三角如何真正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代表认为,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要与三省协力“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创新建设引领带动载体,组建长三角城际轨道公司,城际轨道和地铁不一样,要跟大城市高铁连的。这项工作,现在有条件推了;建议研究杭州湾大通道建设的载体,所谓大通道从临港到宁波到舟山,对标粤港澳大桥,把磁悬浮可以考虑布局上去。

  一体化,不等于“一样化”,而是要发挥各地优势,握指成拳。来自中科院的姚薇代表,就以集成电路为例,长三角的产业规模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沪苏浙皖中,上海前端研发能力居前;江苏产业销售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浙江自2017年开始,实施集成电路强省计划;安徽重点实施芯片国产化,四地已经形成“同心圆”格局,但在形成协同效应上,仍有巨大的空间:

  目前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仍面临独立布局割裂发展的局面,区域发展政策不均衡,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急需顶层设计。建议,打破行政地域阻断,打造共性技术创新联盟,三到五年的产业共性技术,整体统筹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

  如果说,曾经的区域竞争更多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长板,既要在合作机制上协调,也要在制度建设层面上探索。去年,长三角已经实现医保门诊费用结算全覆盖,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代表认为,这为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在医保政策的联动机制、健康信息的互联互认上亟待破题。

  尤其是检验影像病理专科联盟建设和质量同质化的基础上,在同级医院能够做到互认,降低重复检查的需要,降低医疗费用和医疗支出。

  只有“规则共同体”能够托底,长三角这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才能兴旺发达。民革上海市委在政协大会发言中呼吁,铸造“规则共同体”,建设“法治长三角”,扭转当下三省一市规则体系不统一、碎片化所带来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沈伟涛也在提案中列举了标准不一致会带来的壁垒:

  因为标准不一致,会影响到流通、影响到我们的监管、影响到我们执法的标准的不一致,这个就会影响我们的一体化的发展,影响影响我们的营商环境。

  他建议政府之间建立沟通协调平台,统一一些标准的设定,可以在食品、物流等领域先行先试。比如,统一农产品的安全信息追溯标准,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统一醉虾、醉蟹、醉泥螺等生食水产品安全标准,形成长三角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