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吹响冲锋号角。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在持续热议中形成共识,“数字化转型”要关注数字,更要关注人,要看效率和效能,也要凸显制度和温度。

  [数字化转型,我们为谁而转型?]

  当胡晓丽代表在专题审议中抛出这个问题时,很多人的答案脱口而出,当然为了人民。正因如此,在谋定快动的同时,代表委员们呼吁,要有法治层面的“四梁八柱”,要助力老年人“越过鸿沟”:

  [盛:数据的获取、数据的流转和数据的使用由谁来监管?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才有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沈:我希望是技术去抹平这个鸿沟,而不是说有了鸿沟,我们再去帮助他们去跨越。]

  围绕热点议题想深想透,才会有这么多的“冷思考”。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依赖于技术,很多代表委员都提醒,不能“沉迷于技术”,要以用户的感受和利益为核心。梁顺龙委员就搜集到不少市民关于“一网通办”平台可以更“网购化”的建议:

  [落户也好,积分也好,老百姓他要办一件事情,他未必知道这是归哪个部门管,我觉得应该可以前台和后端之间分开去设置产品,前台我在这里面提交的材料,在后台再进行分类,分到不同的部门去。]

  企业的期望是,明确边界和底线,留出足够创新探索的空间,这样才能实现面向各行各业的“全方位赋能”。市人大代表张润斌建议:

  [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针对创新型的行业领域,探索设立安全空间,比如继续扩大“监管沙盒”等试点项目的行业范围,进一步放宽数字经济领域的准入门槛,引进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数字经济领域,完善我们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共享范围。]

  “整体性转变”的特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声音”关注顶层设计,而不再只是盯着某个企业或是行业的“单兵突进”。刘中民代表以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举例:

  [现在每个医院建立信息网络大家各显神通,但是这里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是“一网统建”,这个医院和到下一个医院看病信息还是不能达到及时的共享。要统一构建信息网络,各家只要把车开上去就行,这样才能实现数据共享。]

  作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最直接推动者,政府职能部门期待实现更具效能的治理。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彭燕玲代表,在与“一网统管”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从更快获取信息到更快做出行动,需要的是“革命性重塑”:

  [彭:当前基层执法工作碰到执法文书、法律文书送达非常难,因当事人避而不见,建议用数字化的信息告知、文书送达,包括扫码交付等等这一类数字化执法手段的固化,确保管理执法模式创新能够落到实处。]

  数字化转型,重在“场景”,而非“盆景”。市人大代表、普陀区区长姜冬冬说,他们正围绕居民的需求痛点,为企业搭建桥梁:

  [普陀有大量的老旧小区,前一阵子我们区里面专门组织征集应用场景,吸引了很多互联网企业,他需要中心城区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作为实践,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那么老旧小区也能够共享数字化带来的成果。 ]

  生活更美好、增长更强劲、治理更高效,市民、企业、政府的三方共赢,是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的最美图景。

  以上由记者代灵、孙萍、汤丽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