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匆匆而过,你肯定看不到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条隐藏在闹市之中的马路,似乎早已在岁月的洗礼下,与上海融为一处:两边的梧桐沉默不语,行人脚步匆匆,路上车水马龙,这样的场景在上海显得普普通通。

  然而当你慢下来,细心去品味这条路的点点滴滴时,你会瞬间发现,这简直就是藏在闹市中的藏宝图,一路走来,处处都是惊喜!(文章来源:发现上海)

愚园路愚园路

  悠闲的中山公园

  从中山公园站5号口出来,右边就是愚园路的末端。中山公园算是上海花卉品种比较多的公园之一,尤其是以牡丹、樱花、桂花和月季四大花卉为首。可惜我们去得还是太早,花开得不多,不过樱花林的樱花已经绽放了不少。想要拍美图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除了樱花,中山公园整体透露出的那种悠闲的氛围也是极好的。坐在草坪上晒晒太阳,看着天上飞翔的风筝,看看小朋友开心的笑脸……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

  安静低调的愚园路

  毫无疑问,存在闹市之中的愚园路是安静而低调的。这条连接静安区和长宁区的马路并不宽阔,但是也不算短,从中山公园一直到静安寺,全长2.7公里,正常走一遍也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愚园路愚园路

  愚园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一位在上海滩被称作“富甲王侯”的商人在静安寺附近建了一座私家花园宅邸,名为“愚斋”,愚园路便因此而得名。此后,愚园路成为了社会名流们的聚集地,梧桐成荫,洋房成片。经过了百年的波折,如今的愚园路一眼望去早已和周围浑然一体,但是沉淀下的历史韵味却并不失昔日的风度。

愚园路愚园路

  从踏上愚园路的那一刻起,整个人都慢了下来,不是自己故意放慢,而是被周围的行人拖慢了。除了上班高峰期,愚园路上的节奏总是慵懒的,仿佛这里不属于这个快节奏的城市,人们在这里散步,交谈,亦或者坐下来发发呆。生活本该就如此惬意。

愚园路愚园路

  独显幽静的老梧桐树

  虽然梧桐在上海随处可见,但是在这里,却显得尤为幽静。一眼望去,路两边的梧桐盘根错节。这些梧桐年岁都不小了,枝蔓早已盖过了马路对岸,虽然现在还没长出叶子,显得光秃秃的一片,却也在密不可分的枝干间,看得出岁月的影子。可以想象的出来,待到季节更迭,叶子全部漫出枝头之时,整个愚园路就像一个天然的绿色廊庭,漫步其中,微风拂面,阳光斑驳细碎地撒在地上,行人或走或停……

老梧桐树老梧桐树

  愚园路的梧桐是需要用心去看的。粗壮的树干或许并不稀奇,但是盘亘在下面的树根可是切切实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年轮。讲真!这些老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在它们身上,你总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远离尘世,远离喧嚣,带着一种特有的历史沧桑和野性,同时似乎也处处透着一丝艺术气息。

老梧桐树老梧桐树

  不可磨灭的名人遗迹

  说到底,愚园路之所以成为上海最著名的马路之一,就是因为这条路上有太多不可磨灭的名人遗迹了,它们是老上海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不可磨灭的名人遗迹不可磨灭的名人遗迹

  《解放日报》副主编徐锦江曾经说过:“很多人说上海没有文物,这个说法不对,上海的文物不在地下,在地上。” 这句话用在愚园路上真的是恰到好处。这里记录了太多名人的身影,张爱玲、钱学森、黄炎培、康有为、顾炳鑫、顾圣婴、路易·艾黎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生活的气息。

  亨昌里

  从中山公园走进愚园路,第一个值得注意的便是1376弄的亨昌里了。这是旧式里弄建筑,也就是说,在这一弄里面有很多其他建筑住宅,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里面的34号建筑——《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了。该编辑部是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据说每次编辑会议都以搓麻将为掩护。可以免费进去参观哦~

亨昌里亨昌里
亨昌里亨昌里

  路易·艾黎故居

  虽然是新西兰人,但是路易·艾黎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上整整奋斗了60年。路易·艾黎的故居是一幢三层的西式住房,室外有扶梯可以直接上二楼居室。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借此处开展秘密工作比较安全,也因此,这里是当时中共党员的接头地点和避难所。根据历史记载,这幢房子躲过不少人,所以在1992年6月1日,路易·艾黎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纪念地。

路易·艾黎故居路易·艾黎故居

  岐山村

  岐山村同上面说的亨昌里性质上差不多,也是愚园路上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位于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得名自周文王发祥于岐山而凤鸣岐山的典故而来,是当时的官宦商贾、文人墨客聚集之地,里面住着的都是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就曾居住在这里。

岐山村岐山村

  钱学森旧居

钱学森旧居钱学森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