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我们都拜读过他的文章,他的骨头最硬,他的文章是投向敌人的匕首。他就是鲁迅,他代表着中国人民先进的文化思想。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多本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创作足迹,细细回味那些流淌在文字里的爱国热血。

第一站:上海鲁迅故居

    想要了解鲁迅先生,亲身走进其居所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走到山阴路的时候,就已经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感觉了,整条路建筑风格相当统一,都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整条街非常安静,鲜有车辆经过。周围一带有很多名人故居,走走这条路体会老上海的味道。
地址: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

第二站:内山书店

    鲁迅的最后九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在此期间,他共经历了四次避难,四次避难都跟内山完造有关,因此内山书店也就成了鲁迅最主要的避难场所。第一次避难时间是1930年,避居地点便是内山书店。第二次避难,时间是1931年初,避居地是日本人开设的花园庄旅馆……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2050号

第三站: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漫步在多伦路上,不禁使人感叹虹口区不愧是聚集了众多名人的故里,而左联纪念馆便就坐落于里山阴路一街之隔的多伦路上。1930年3月2日,鲁迅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
地址:虹口区多伦路201弄2号

    3岁能背唐诗,7岁写了一个家庭伦理悲剧,9岁开始向报社投稿,得到的5元稿费被她拿去买了丹琪唇膏。长大后的她一身鹅黄缎旗袍,在南京路的灯红酒绿间若隐若现。她就是张爱玲,在上海生活的二十五年中,她留下了大量的故事。如果说她的作品是一袭袍子,铺遍了上海的洋房和弄堂,那她的旧居就成为了一部最特殊的“作品”。让我们跟着张爱玲的踪迹,去寻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第一站:圣约翰大学

    1942年的春天,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就在圣约翰大学继续求学生涯。当时,她的母亲出国去了,父亲的家是不能回的,于是就把姑姑家当成了自己在上海的家。“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地址: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

第二站:常德公寓

    爱丁堡公寓的小阳台是张爱玲窥伺世间百态的窗口:看着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慢腾腾驶到终点站,看着对面房产大王程霖生破产、程公馆和里边的古玩字画被四明银行没收,看着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射进起士林咖啡馆的玻璃窗,犹豫着要不要走点远路……
地址:静安区常德路195号

    她是一个纯朴的女人,更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宋庆龄出身在一个实业家的家庭,年轻时接受的是“欧洲式的教育”。毕业后偶然情况下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从此一生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高挂在二十世纪的苍穹,燃烧着自己,吸引着千千万万颗小星团聚在自己的周围,在漫漫长夜中奋斗。让我们一起寻着幽然的芳香,走进宋庆龄的上海故事。

第一站:内史第

    “内史第”复建工作开始于2010年4月。为了恢复“内史第”的原貌,馆方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古建筑修复专业曹永康博士测试砖瓦的年代,并派专员奔赴全国各地寻找胡适、黄炎培、宋庆龄等人的遗物,力求能呈现出更完整的院内原景。
地址: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川路218号

第二站:孙中山故居

    在这栋欧式小楼的二楼书房,可以见到孙中山收藏的大量书籍、勾勒《实业计划》蓝图的绘图工具以及《实业计划》英文手稿等。洋房里的客厅更是当时孙中山的会客室。他曾在此接接待、会见了无数客人,其中有青年学生、普通百姓,还有各国驻华大使和政治家。
地址:黄浦区香山路7号

第三站:桃江路45号

    洋房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洋房的一楼是车库,曾停放着宋先生的福特轿车。原来上海夏有黄梅天,冬日阴冷,住小洋楼的人家,底楼一般不做居室,而改成车库。桃江路45号与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相比,确实狭小简陋了些。
地址:徐汇区桃江路45号

    在上海的石库门、亭子间、小阁楼里,处处都有着他的身影,他的著作如惊雷般震颤了我们的神经,他就是文坛巨子巴金。他在上海乔迁十数次,从老上海里弄到武康路故居,留下无数印迹,经历了风雨如晦的年代,激发了最为旺盛的创作力,洒下了无数墨香,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上海成就了巴金,同时巴金也成就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因为他而美丽,因为他而骄傲。

第一站:步高里52号

    顺着陕西南路过绍兴路向南行100米,在马路左侧,只见“步高里”三个大字在一条很大很深的弄堂牌楼上高悬,十分醒目。弄口挂着一块铜牌,铜牌上几行大字赫然在目:“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1928年12月,巴老从法国回到上海……
地址:黄浦区陕西南路287弄

第二站:巴金故居

    沿着武康路,在过了湖南路路口后,就来到了巴金故居,这是一幢漂亮的花园式洋房,三层的老洋房建筑,整座建筑看上去简朴干净有气势。这是巴金最后的居所,他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作品。
地址:徐汇区武康路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