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带着乡愁大展拳脚!来看田野上的青春力量

  一名创业者、一名村干部、一名公务员,三个原本并无交集的年轻人,在惠南镇海沈村碰了头,并且因为乡村振兴,成为了同一个舞台上的“舞者”。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青年人大有可为。当新时代青年遇上乡村振兴,他们在田野上展现出不一般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01

  “安利”乡村振兴成果

  10月15日,海沈村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拿着摄像机、架起补光灯,将海沈村的七彩稻田画、钟天使荣誉室、乡创中心等网红点拍成了一堂微团课。之后,这堂微团课会在“浦东三农”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带领更多人在线上寻访浦东的美丽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当天带队的,是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团委书记孙欣,她也是这场线上定向寻访暨“青春献三农”系列微团课的策划人。“看着一个个农村华丽蜕变,我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把这些美丽乡村更生动地展示出去,让更多人能看到新时代的乡村风貌。”她说。

孙欣与小伙伴探讨拍摄事宜孙欣与小伙伴探讨拍摄事宜

  从事“三农”工作11年,她亲历了浦东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也让她从一名原本对乡村十分陌生的“城里囡”,摇身一变成了“田间百事通”。

  “虽然不在业务部门,但我平时需要配合、支持业务部门工作,所以相关农业的各种业务都要懂。”作为宣传部门的一份子,孙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更多人“安利”浦东乡村振兴的成果。

  那么,如何“安利”效果才能更好?新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而这一点,孙欣在年初疫情期间颇有体会。

  那段时间,市民们被困在家中,“买菜难”成了最头疼的事,很多人每天定闹钟凌晨抢菜,仍难以保证买到新鲜蔬菜。另一方面,虽然需求量很大,但农户们种出的蔬菜受物流运输等影响,严重滞销。

  一边是市民买不到菜,一边是农户卖不掉菜,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该如何化解?借助新媒体,她与业务部门开始了尝试,共同策划。“我们利用‘浦东三农’微信号发布‘送菜上门’信息,缓解供需双方的困境。”

  于是,孙欣与业务部门兵分两路,后者负责收集浦东区域内合作社信息,包括可提供蔬菜种类、配送范围等;她则负责微信推文的策划、编辑。“需求迫切,我们也想尽快为市民解决难题,所以希望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

  当天晚上20时51分,距离做出决定不到10个小时,“浦东三农”微信号推送“少出一次门,我给你送菜→浦东地产蔬菜直送基地名单”一文,内容包含浦东9家合作社“送菜上门”信息。第二天一早,这条微信推文的阅读量已突破2万人次,后台反应热烈。

  之后,“浦东三农”连续三天推送“送菜上门”便民信息,合作社名单扩大至27家,配送范围覆盖整个浦东,还辐射至其他区。“这三天跟打仗一样,不少合作社主动联系我们想要加入,名单一直在更新,我们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市民和农户。”孙欣说。

  虽然每天都忙到很晚,但却十分值得。“能让市民可以吃上新鲜、放心的浦东地产蔬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合作社的销售困境,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后来,区农业农村委推出“浦农优鲜”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举办浦东“云上农博会”,开展各类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产品销售创新之路。

  事实上,在这之前,孙欣就曾不断挖掘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比如对浦东品牌瓜果的宣传推广。“过去,农协会与合作社更‘偏爱’传统媒体。前几年,我们尝试将新媒体运用到浦东品牌瓜果的宣传推广中,反响还不错。”她说,今年开始,她们还尝试拍摄抖音短视频,进一步帮助合作社拓宽新渠道。

  与此同时,孙欣也将目光瞄准了浦东的美丽乡村。她说,浦东的乡村富起来了,美起来了,这些乡村振兴的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安利”出去,“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城市人向往的地方,要让更多人走进乡村、欣赏乡景、体验乡趣。”

  02

  年轻人会玩、想法多

  在孙欣忙着策划微团课剧本的同时,海沈村最年轻的村干部庄志强,也在构思自己的下一部抖音作品。“村里丰收的场景,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题。”

庄志强“家门口”服务站值班庄志强“家门口”服务站值班

  庄志强是土生土长的海沈人,从部队退伍后便一头扎进家乡建设,那年他23岁,一晃过去了8年。这些年,他见证了海沈村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快速发展,也参与了海沈村的乡村振兴战略。

庄志强为村民服务庄志强为村民服务

  “看着海沈一年年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我作为村民十分自豪,作为村干部更收获了满满成就感。”他说。

  对海沈村来说,庄志强的加入无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海沈村党总支书记庄平说,“在他身上,年轻人会玩、想法多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开始,年轻人的优势体现在会用电脑。“当时村委里的年轻人少,会用电脑的算上我只有两个人,所以我们包下了这方面的所有工作。”庄志强回忆说。

  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打农药、第一次调解、第一次抗台、第一次画平面图写建房报告……无数的第一次也让庄志强对农村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爱上了这份工作。

  2016年8月,钟天使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团体金牌,这让海沈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奥运冠军村。伴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海沈村以骑行文化为主题,结合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与桥北、远东连片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并规划了10余公里骑游路线。

  骑游路线中有钟天使荣誉室、沪乡文化馆、七彩水稻田等多个景点,如何让市民了解其中的文化与内涵?能有个熟悉村子的人,成为“导游”负责接待解说,那就最好了。

  庄志强成了首选。“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形象好,反应也快,又有活力,他绝对是不二人选。”庄平说。

  面对新的挑战,庄志强没有退缩。为了做好“导游”,他连续好几个晚上熬夜写稿子,“所幸这些点位的打造我都全程参与,比较熟悉。”

  如今,几乎每个周末,庄志强都会穿梭在村子里,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他说,“虽然失去了很多休息时间,但看着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海沈,我很骄傲,也义不容辞。”

  看着海沈村越来越美,庄志强又动起了脑筋——怎样把海沈村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呢?“现在大家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就是抱着手机,所以我想通过年轻人的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用短视频把海沈推介出去。”

  今年年初,他开通了抖音号“惠南镇海沈村”,化身主播“庄稼”,与网友分享海沈村的美景与这些年的巨变,吸引人们前来打卡、游玩。

  做“主播”并不容易——找选题、写剧本、拍视频,这些都要摸索着来,压力不小。“一开始我也一窍不通,尤其是第一次面对镜头时,笑料百出,NG了无数次。”庄志强笑着说。

  渐渐地,“庄稼”的业务能力不断精进。“现在熟练多了,几乎不需要太多准备,家长里短就是创作素材,田间地头就是直播间。”

庄志强制作西瓜创意甜品庄志强制作西瓜创意甜品

  短短半年,抖音号“惠南镇海沈村”从零起步,如今已拥有超12万“粉丝”,庄志强也成了镇里的“网红”。“尽管我们并不是那么专业,但至少通过自己努力,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海沈,不一样的农村。”

庄志强与阮林芳搭档推介海沈村农产庄志强与阮林芳搭档推介海沈村农产

  除了宣传海沈美景,庄志强还希望带动村民致富。作为“主播”,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通过直播平台多次为村民带货,其中最多的一次卖出了3600多个“南汇8424”西瓜,“平均每一秒钟就卖出一个西瓜”。

  无论是当“导游”,还是做“主播”,都不是庄志强的本职工作,但却甘之若饴。就如他向广大年轻人号召的那样,“走出去,创回来!为家乡的振兴贡献属于年轻人的力量。”

  03

  回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的回归,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浦东的乡村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从逃离到回归,选择带着乡愁大展拳脚。阮林芳就是其中之一。

阮林芳(右)与小伙伴一起展示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阮林芳(右)与小伙伴一起展示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

  这个“80后”出生在书院镇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那里曾被称为‘死旮旯’。”因此,阮林芳小时候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离开农村,这样才能有出息。

  长大以后,阮林芳不负父母期望,离开农村,成了一名外企白领,过上了大多数人眼里体面的生活。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女儿最终还是不顾他们的反对,毅然辞去工作,决定回到农村发展。

  “可能有一种情结,看着乡村,总想为它做些什么。”阮林芳说,“又正逢这些年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这片天地大有可为。”

  惠南镇给予了她机会。2018年4月,阮林芳跟小伙伴第一次来到海沈村。“当时海沈村正在筹划以文创赋能的乡村改造计划。虽然之前对海沈村不熟悉,但我觉得这是个可打造的地方。”

  决定在海沈村开启自己的“乡创梦”后,阮林芳将目光聚焦在村里一个破旧不堪的仓库厂房上,计划把它改造成一个乡创空间,打造年轻人在乡村的“大本营”,吸引更多有情怀、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团队刚进入海沈村时,大多村民不看好。“他们以为我们只是三分钟热度,毕竟,哪有年轻人愿意回来,村里没什么能留住年轻人。”阮林芳回忆到,“我们决定,那就让这里有点吸引力,咖啡、文创产品一个都不能缺,只有让年轻人在农村体验到这些元素,他们才会慢慢回归。”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旧仓库华丽变身。2019年3月20日,乡创空间正式开业,落地亮灯时,整个村子沸腾了。“不少村民聚了过来,跟住在城里的孩子们现场视频直播,告诉他们村里也有喝咖啡的地方了。”阮林芳说,“如今,每到周末,就会有村里老人来乡创空间买咖啡,告诉我们等会儿小辈要来家里,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乡创空间的打造,让阮林芳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信任。之后,她又着手在村里打造“和合小院”,将5户相邻的村民庭院统一改造,还原儿时邻里亲密的氛围。这回,村民对她的想法十分支持,纷纷在设计改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阮林芳也尊重他们的想法,让村民参与其中。

  这个“和合小院”,成了海沈村美丽庭院建设的杰作。“人人都向往美好事物。”阮林芳说,“看到这个改造成果后,越来越多村民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他们改造庭院,资金则由他们自己来,我们只管放心大胆设计。”

  有了阮林芳团队的加入,海沈村变美的步伐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网红打卡点出现在村子里,也让海沈村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

  “想要更多年轻人回归农村,留在农村,就要有吸引人的创业土壤、就业环境。”阮林芳说,“我们要打造一个乡村CBD,给年轻人承载梦想和事业的空间。”

  于是,一幢幢闲置村宅改造成了“农村商务楼”,吸引了多家文创企业等入驻,带动了民宿、餐饮、旅游等业态发展。“去年,村里开出了第一家以花园为主题的民宿,今年还将有乡村文化艺术中心、民宿等陆续建成,为海沈村带来更多人气。”阮林芳说。

  得益于此,回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阮林芳的团队里,“90后”已经成了主力军。

  “95后”胡潘鑫来到农村后便不可自拔。在团队里负责设计的他,已经创作了一系列文创产品,颇受游客喜爱,令这个大男孩“很有成就感”。

  这段时间,胡潘鑫忙着设计“云游海沈”手绘地图,包含海沈村内各个景点。“我们打算制作一份VR地图,到时候游客只要扫一扫贴在景点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整个海沈面貌,以及各点位的活动内容,用另一种方式展示乡村风貌。”阮林芳说。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