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统+时尚→获奖~

  以蜡为墨,以布为纸,精工细作,再经过反复浸染,去蜡漂洗后,一只只展翅飞舞的凤凰便跃然成型,一番巧手后,蓝底白图的蜡染布料最终成为一只笔袋。

  日前,这件名为“凤舞申城”的蜡染笔袋作品获得了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十五届“老凤祥杯”上海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纪念商品奖(三等奖)。作品的设计者便是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宁。

  传统工艺牵手生活时尚

  杨宁的蜡染作品已有上百件,其中不少都融入了现代化元素:蜡染和皮料缝合的IPAD套、市花白玉兰主题的蜡染口金包、蜡染布包面的化妆镜、各种具有蜡染元素的首饰等等。杨宁认为,要让蜡染技术走得更广、更远,就要让蜡染作品变得更实用、更时尚。

  蜡染笔袋的设计初心便源于此,一件普通的文具因承载了祥瑞、进取、幸福等美好寓意而独具文化品味。杨宁希望绘有凤凰图案的笔袋能给莘莘学子带去好运,将来金榜题名。“这个笔袋可以用来装一些管状的化妆品之类的东西,随身携带非常轻便。作为旅游商品,我还会综合考虑它的定位、定价、功能和实用性。”杨宁介绍说。

  据了解,虹口区目前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项(国家级1项、市级5项、区级34项),涉及8大门类。代表性传承人21名,保护单位26家,保护传承队伍人数已达上百人。在杨宁看来,弘扬非遗文化不仅在于传承队伍的扩大,更需要每一个传承人在注重保护和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打开思路,不断进取和创新。

  最近,杨宁还在潜心研究另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手鞠球的制作。相对于蜡染作品的素雅、稳重,手鞠球色彩丰富、图案各异、花型多样,既可作为艺术装饰品,也可作为手头的小玩具,其寓意美好,雅俗共赏。杨宁打算把“手鞠球技艺”作为她的第二个非遗项目申报区非遗传承人,为此,她精心制作出圣诞主题、扎染主题、红色文化主题等色彩艳丽、符合时代特色的手鞠球,她还把缩小尺寸后的手鞠球做成车挂、香囊、项链、耳环等更生活化的物件。“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我的创意在里面,我一直在探索传统工艺和生活时尚的结合。”杨宁说。

  举办活动传播非遗文化

  杨宁告诉记者,她在凝神做手工的时候,很享受慢时光带来的平静,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家创造出了很多蜡染和手鞠球作品。披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披肩,戴上民族风手作耳环,内心的满足感不言而喻。生活的美要靠自己去发现,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尝试用双手来装点美好生活。杨宁认为,非遗文化不仅仅是陈设在玻璃柜中的展品,也可以成为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潮品”。

  杨宁与区文化馆、各街道、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和讲座培训,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商场、走进学校。在合作开展的几千场活动中,参与人群的年龄跨度从三岁幼童到耄耋老人、覆盖老中青幼各个年龄段。其名下的文化公司连续三年获得“虹口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十佳社会主体”称号。杨宁还与多家公益机构合作,为精神疾病患者、唐氏综合症、抑郁症、自闭症等儿童开展公益活动。在她看来,传承非遗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提到对未来的展望,

  杨宁希望能够

  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通过跨界组合

  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让老传统成为当代人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