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G遇上水稻,会发生什么?一起去国内首个5G水稻种植示范区看看 

  “

  这里的东西新鲜、便宜,吃过晚饭会有不少人散步到超市,顺便再带点东西回去。

  ”

  被宣桥镇腰路村60多岁的村民沈阿姨称赞的这家超市,就是位于腰路村主干道五丰路上的清美鲜食超市,今年7月份开张后就受到村民们的欢迎。不少在店里购物的村民表示,之前去超市都跑到三灶,走过去要20分钟,“现在开到了家门口,太方便了。”

  其实,这里不仅有全市第一家设在纯农地区的清美鲜食超市,也有国内首个5G水稻种植示范区,还有水田林居的江南水乡格局和红瓦白墙的乡村“底色”……

  数字化农业实现“一网通办”

  在下盐路六奉公路转角处,有一大片水稻田,即将迎来收割时节。与一般的水稻田不同的是,在一大片绿色中,竖起了一根根白色的金属杆件,上面还能看到摄像头。

  原来,这是腰路村的5G水稻种植示范区,也是国内首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

  280亩的示范区被分成了25块。“你能看到的一个个杆件就是智能化一体监测杆,总共布置了25个。”清美集团腰路基地的场长宋俊元告诉小布,通过这些监测点位,与田间管理有关的光照、温度、湿度、病虫害等情况能被工作人员实时掌控。

  据悉,结合武汉大学数字水利与人工智能团队和中国电信5G网络优势,示范区建立了数字水稻AR平台,平台利用无人机、农田智能监测杆、巡田手机等设备获取数据,由人工智能系统自主管理,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解译、建模、决策和管理全过程的智能化。

  腰路村位于宣桥镇沿六奉公路农业发展轴上,全村农户1800余户,拥有耕地面积2700亩,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近年来腰路村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发展模式,联合清美集团、浦商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四新”(新模式、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为传统农业赋能,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

  “腰路村是农业保留村,宣桥镇又是上海市先行启动的蔬菜保护镇之一。”腰路村党总支书记潘耀平告诉小布,当时考虑做强做实蔬菜的产业链条,清美集团正好是一二三产相融合的业态,而且也是宣桥镇的龙头企业,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村企合作,以“蔬香腰路、清美田园”为发展定位,打造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传统农业的产业效能提升。

  除了5G水稻种植,腰路村的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还包括了蔬菜种植。蔬菜种植基地内,绿叶菜工厂化生产示范区、番茄工厂化种植区、农产品大数据中心等,分布在占地数十亩、大小不一的玻璃房内。

  在一间玻璃房,工人们正在整理一株株秧苗,准备种在地上的一个个长长的栽培槽中。这个占地2亩多的玻璃房其实就是一个大温室,四周及顶部均为一块块巨大的玻璃,顶上有可开启的幕布,侧面有一排大型的排风扇,地上还有一排排轨道。

  “通过槽种的方式,这里可以种植小黄瓜、番茄等多种蔬菜,像现在种的小黄瓜35天至45天就能成熟收获。”宋俊元介绍,利用设置在室内的控制柜,可实现温室的自动遮阳、自动保温、自动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操作。“地上的轨道,既是运输的轨道,在冬季利用热水在管道里流动,又可为蔬菜生产加温。温室里的蔬菜种植产量更高,像鸡毛菜一年能收获8-10茬。”

  更重要的是,整个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一屏观生产、一网管全程”的“一网通办”模式,让农业生产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更成为腰路村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

  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相比传统农业,能减少工时消耗95%,减少人工83%,蔬菜灌溉用水节省70%,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生产出真正的“两无化”产品。同时,基地作为种植示范和培训中心,也带动了周边农村新技术的应用。

  宜居村庄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午后,腰路村村口的五丰路上,村民沈德国正在打理自己家门口的小花园。他告诉小布,村里通过对环境进行大改造,打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景观,自己有事没事就会来到小花园里,侍弄这些花花草草。“花花草草看上去舒服,跟公园一样,空气等各方面也都好了。”

  腰路村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浦东传统农村的自然风貌,宅前田间林地点缀,基本农田占比约42%;水系发达,有“四横四纵”大小河流125条(段)。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腰路村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描摹好乡村肌理的“水墨画”,升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通过在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农作物和绿化种植引导、微景观打造等细节上下功夫,画好提升功能和品质的每一处“工笔画”,营造出“清晨薄雾笼罩,鸡犬相闻,傍晚落日熔金,炊烟袅袅”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

  流经腰路村的丰乐港,经过整治之后,河道两边种上了水生植物,沿河还有一条红色步道穿行在绿化带中。漫步在腰路村,只见道路整洁宽阔、房屋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温馨和谐的农家生活图景。

  村民沈凤飞说,以前村里的路七高八低的,老人怕摔跤,不大出来;现在柏油马路条条通,老人还出来散步,年纪轻一点的跳跳舞、唱唱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很开心。”

  为加强引导有序更新乡村风貌,宣桥镇邀请了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团队,就腰路村村庄整治规划、乡村振兴示范村总体策划及风貌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相关方案,对村里的农宅风貌进行统一提升改造,采用了“红瓦白墙”的风格,共改造房屋341栋。

  同时围绕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腰路村全面清除了劣Ⅴ类水体,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完成了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完成了五丰路、其乐路和三灶港路3条道路、总长4.2公里的“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以及7.2公里村主路、支路和3座桥梁的改建,村内重点部位路灯和智能安防系统建设……通过不断擦亮美丽乡村的“底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前提和重要支撑。

  “通过清垃圾、清庭院、清宅村河道等‘五清一改变’措施,现在不但环境更加优美了,也让村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潘耀平表示。

  环境更漂亮了,生活服务功能也更多了。腰路村立足村民实际需求,通过盘活村民闲置住房和集体闲置仓库,新建了清美鲜家、清美味道、清美学堂等配套服务设施,还改建了为老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点,形成了助餐、日间照护、文化活动等多项服务功能,让村里的老人除了在家、在睦邻点外,又多了一个“可看、可玩、可聊、可吃”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活小事不出村、公共服务在身边”的便捷生活。

  村居变公寓实现双赢

  近日,一排红色琉璃瓦、乳白色墙面的建筑,成为腰路村五丰路沿线的建筑亮点。作为腰路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重点项目之一,清美人才公寓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在为企业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难题的同时,也盘活了农村闲置宅基房,提升了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姜庆丰是清美集团腰路基地的工作人员,村里的人才公寓投入运营后,他就退掉了原来租住的房子搬了进来。

  “在外租房子,要面临各式各样的中介机构,还有各式各样的房东,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还有房租、中介等费用要支付,但人才公寓是不收钱的。”姜庆丰告诉小布,房间还重新装修过,配备了各类家电,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公寓还配备了阅览室,不管是舒适度上还是安全性,都比之前在外租房要好很多了。

  清美人才公寓是由腰路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向村民征集,与清美公司成立的专业物业公司联合打造的。前期,腰路村通过多种方式向村民进行了项目宣传,得到70余户村民的积极反馈。在村经济合作社与清美公司上门实地踏勘基础上,结合交通、环境等要素条件,决定先期启动18组5户的闲置房,打造了“样板房”。

  “清美集团需要解决职工的住宿问题,村民有多余的、富余的宅村住宅房,大家达成共识以后,就开始启动人才公寓这项工作。”

  潘耀平介绍说,清美公寓投运后,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更高了,对村集体、村委会的信任度也提升了。

  “现在房间都租满了,经济上相比之前自己出租的时候翻了一倍。”村民施忠妹高兴地表示。

  腰路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围绕“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的发展目标,始终把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集体资产盘活等多种形式,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负增长”“零增长”到现在的“正增长”,对村民的服务保障也更有了底气。通过村企的产业共建、服务共建和文化共建,依托清美工厂、清美基地、清美鲜家、清美公寓等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构成了“薪金+租金+二次分配”的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年经济收益1400多万元。

  村民程卫琼以前在一家工厂上班,今年夏天在得知清美味道餐饮店要开到村里,就前来应聘做服务员。“以前上班路程太远,现在就在家门口,还能照顾到家人。”程卫琼说。

  清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王清文表示:“村里的产业基地、超市,还有公寓物业管理这一块,能解决村里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