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谱》
建国以来第一次修谱
200万人的容量
首次采用内文防水印
堪称“世界最长的家谱”、“中国第一家谱”
9月11日孔氏后人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赠仪式
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孔子世家谱》,是新中国成立以为首次修谱。据悉,孔氏后人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赠家谱活动将于2010年9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国书馆举行。
《孔子世家谱》有着2500年的传承共80余代,足称中国第一家谱。祭孔自古代始便是政府行为,建国后才渐渐扩展至民间。盛世修谱之说世人皆知,此次修谱,共分五集,每部八十册,内文首次采用防水印,装帧精美,实在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续修活动,建国以来之又一盛事。
关于本书:唐代之前,孔氏家谱皆为官修,且只录承袭爵位者一人,宋代始走入民间。家谱曾有《阙里孔氏谱系列》和《孔氏族谱》等名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衍圣公孔毓圻委托孔尚任,修撰族谱,始定名为《孔子世家谱》,系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而来,后皆沿用此名。明清之际所修族谱只收录留居曲阜之六十户,民国二十六年(1937)大修家谱时,第一次将流寓全国各地支派收入谱内,人数已达56万余人。本次续修在民国谱基础上接续,并发现许多民国谱中未能收入的支派,还将流寓港、澳、台及海外的孔子后裔一并收入,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续修活动。
本次续修工作,于1996年发起,历经十三年,由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先生提议,经流寓台北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首肯,委托其堂弟孔德墉,共搜集140多万孔子后裔资料,再合民国谱所录后裔,新谱的总人数约计达200万,约计2500余万字。本次续修有三大创新:一是跨越性别、民族与地域,收入女性、少数民族、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后裔;二是增加个人信息;三是建立数据库。作为孔圣人家谱的《孔子世家谱》,对研究孔氏家族的人口、分布、变迁及孔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有重要作用。全谱共分卷首和五集:初集为始祖孔子至分六十户;二集为四十三代孔仁玉之后外迁支派;三集为孔仁玉之前外迁支派;四集为待考支;五集为海外支,共80册。
该谱自孔子始,上下传承2500 余年共80余代,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极具研究价值。
编者简介:
孔德墉于1926年生于山东曲阜。世居孔府,系孔子第七十七代孙,是前年逝世的台湾“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堂弟。
1945年秋至1948年在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1950年调至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工作,后在文化部中国音乐研究所工作。1980年迁居香港。
1996年开始筹备续修《孔子世家谱》,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任会长。1999年开始起动调查登记工作。亲自到各地区对孔子后裔进行寻访,在各地建立了530多个续谱分支机构,2009年告成,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全谱收录约200万人。历时13年,完成此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程。
2005年由政府授意,成立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被选为会长。目前在港、澳、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及国内一些省市,均已成立了孔子后裔联谊分会,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平统一祖国,弘扬孔子的思想精华,推动和谐社会,起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图书基本信息:
编者: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编 孔德墉主编
ISBN:978-7-5039-3789-7
责任编辑:王红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