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年2月17日——在为期五天的“新加坡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主题的“记者采访计划(JVP)”项目中,国际媒体记者深入探访了新加坡社会多元共融的实践样本。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纽带,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F)联合文化、社区及青年部(MCCY)、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及“族群与宗教和谐圈”(Racial and Religious Harmony Circle)等机构,通过一系列活动向外界展示了新加坡如何在多元社会中构建包容、互信的治理模式。

  “和谐圈”:宗教与种族的对话平台

  2月18日,记者们参与了由 “族群与宗教和谐圈” 组织的多元和谐馆导览活动,并深入国家古迹天福宫(Thian Hock Keng)和印度穆斯林圣地纳哥德卡殿(Nagore Dargah)。这一活动通过宗教场所的参访,直观展现了新加坡对不同信仰的尊重。

  “族群与宗教和谐圈”是位于每个选区的一个平台,旨在增进不同种族、宗教及社区团体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和谐圈”覆盖全岛93个选区的基层网络,通过文化徒步、跨宗教对话等活动,促成逾1700名成员的跨社群合作。正如文化、社区及青年部(MCCY)所述:“我们相信,真正的和谐始于日常互动。”

  制度保障:从政策到民心的系统性工程

  2月19日,记者们与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拉哈尤(Mdm Rahayu Mahzam)对话,探讨新加坡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在化解种族争议中的作用。种族和谐资源中心由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总理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该中心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组织,致力于推动新加坡的种族和谐与社会凝聚力。它旨在通过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对种族关系的深入理解,培养对多元性的包容欣赏。种族和谐资源中心是一个可以用来探讨引发社区关注和期望等棘手问题的安全平台;它拓展了共识空间,并培养了该事业的倡导者。

  拉哈尤部长表示:“我们不做表面功夫,而是真实搭建一个能够‘处理’分歧的平台。我们通过组织青年辩论、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希冀让年轻一代学会在分歧中寻求共识与理解。” Cultural Learning Journeys是新加坡种族和谐资源中心的键性项目之一,在促进不同族群间的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团见证:用故事传递共融理念

  从走访三水妇女历史遗迹到小贩文化传承,从组屋社区的多元共居到娘惹博物馆的土生华人文化展陈,记者们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到新加坡多元共融的“在地化”特质。

  新加坡的成功并非偶然。无论是‘居者有其屋’政策对族群融合的推动,还是民情联系组(REACH)对民意的全方位吸纳,都体现了制度设计者对平衡的深刻理解。

  在2025年新加坡独立60周年之际,这场记者采访计划不仅揭示了多元共融的实践路径,更凸显了其背后的系统性思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文化认同到政策保障,新加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治理智慧。真正的和谐,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差异中看见共鸣,在碰撞中创造价值。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