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接连涨价: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先到

  那么问题来了,疫情期间海底捞损失有多惨重?

  在停业的这段日子里,海底捞显得格外低调。1月26日,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门店开始为期六天的暂停营业,此后又将停业恢复时间无限延长。随着疫情的好转,海底捞自3月12日开始陆续恢复正常营业,这中间,线下门店足足停业了46天。

  而线下门店收入正是海底捞的营收主力。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主要由门店收入、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构成。其中,门店收入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营收大旗,占到总收入的96.3%,金额从2018年的164.91亿元大幅上升到2019年的255.88亿元,增长了55.2%。

  可以想象,在这停业的46天中,海底捞线下门店几乎颗粒无收。中信建投的研报判断,疫情造成海底捞司2020营收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海底捞应该还在疯地在跑马圈地。财报显示,海底捞2019年一口气开出了302家新店,相当于每1.2天开一家,增幅达64.8%。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海底捞的租金与营业额占比不升反降,由之前的5%下降到0.9%。

  回看2019年,海底捞营收和净利双双增长,实现营收265.5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5%。但快速扩张显然也给这艘餐饮巨轮带来了压力,由于业务的扩张和员工薪资水平的提高,海底捞员工成本大幅上升,从2018年的50.2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79.9亿元,增长了59.3%。

  与此同时,海底捞净利润的增速下降明显,直接降低了17.72%;翻台率也从2018年的5次/天下降为4.8次/天。

  原本一艘加速前进的巨轮,突遇疫情,只好找机会缓冲,而涨价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何止海底捞,普遍都涨了。”无独有偶,同样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近日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甚至比海底捞涨幅更大。“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捞和西贝比真的是毛毛雨。”

  涨价虽然是一剂猛药,但却不一定长久。有微博博主指出,涨价行为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涨价虽然是自由,但是却不一定明智;一者是群众情感问题,毕竟政策已经倾向于你了;二者,如果不具有稀缺性,那么强行提高毛利只会进一步下降周转,钱反而会越来越难赚。”

  虽然声称疫情期间遭遇重大打击,但这两个餐饮巨头都获得了“输血”——2月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即完成核批西贝餐饮授信额度5.3亿元,其中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已到账;而海底捞也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相比其他同行,这两家的现金流情况尚好。“一方面要政府补贴免租哭穷一方面还涨价,难道不是应该降价促销?”有网友如此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