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商双十一活动已经开始预热,“买正品送小样”,“买60ml享109ml”,化妆品的销售促销也已提前“卷”起来,买正装产品的同时获赠近乎等量的试用装几乎成了一种营销常态。派生于试用装的“小样经济”,从一开始只是附赠、免费派送的非卖品,逐渐演变成一种销售方式。但与此同时,“小样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等问题也愈发严重。火爆的小样经济,监管该如何跟上?财经早餐会,一起来关注。

  化妆品小样之所以“圈粉”年轻人,在于它的“小、精、好”,既可免费试用,又可减轻购买支出。以某款洁面产品为例,20g卖65元,而正品120g的官方价为470元,单价便宜了不少,这让一些消费感觉挺不错的。

  [消费者:小样比较便宜 如果试用了不好 扔掉也不会觉得很可惜, 逛到一些好用的 想浅浅试一下]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化妆品小样,发现一些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着“不做单独销售”的字样。这些小样来自哪里?记者拨打植村秀、SKII、海蓝之谜官方热线电话,三家公司的客服都否认授权小样进行销售。

  [植村秀客服:我们官方这边来说 小样是永远都用于赠送 不会用于售卖的]

  [SKII客服:暂时没有查询到相关的合作信息 也不排除合作名单不定期更新的情况]

  [海蓝之谜客服:体验装 我们目前是不单独出售的]

  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从官方品牌店铺购入或购买正装获赠小样之外,小样的来源一般有四种。一是专柜、贸易公司或经销商供应。二是相关销售人员、消费者或代购倒卖。三是正装分装。但这三种方式都没有得到品牌方的授权。还有一种,就是假货制造。因而,从“小样经济”初露苗头起,真假争议从未停止。为了规范市场,去年1月1号正式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化妆品小样纳入监管,明确规定“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并对标签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去年以来,上海松江区和黄浦区市场局,对未经授权进行小样分装、小样缺失成分表、生产批号、进口化妆品备案文号等行为,分别开出罚单。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表示:

  [我们觉得化妆品小样的标签 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合规许可证 通过这些也可以进行合规性的溯源和查询]

  针对目前小样渠道来源不明、良莠不齐,易发生消费纠纷的情况,律师王俊敏建议,消费者要保留证明,方便维权。

  [保存好相关的小票,并关注小票上是否有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名称以及相关的批号等等,以便我们后续维权。]

  尽管“小样经济”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但是,其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应该轻视。市场管理部门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和扶持工作。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化妆品小样市场鱼龙混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小样经济”,消除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以上是财经早餐会。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