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低头看而错过戏院门厅这个图案就可惜了

  踏入江宁路66号美琪大戏院的大门,便是与历史的一次邂逅。戏院门厅的地面上,米色背景与紫罗兰色放射线条组成了一个向外扩散的同心圆图案。“如果不低头看而错过这个图案那就可惜了。”美琪大戏院总经理裘冠伦介绍说,这正是1941年戏院落成时的原本图案,是在这次改造修缮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在此次大修之前,美琪大戏院每隔十年都会进行一次修整,因而门厅中这一水磨石铺就的图案曾被大理石覆盖。去年3月份,施工人员凿开地面时,意外发现大理石底下的图案。之后经过剥离,原先的图案逐步被清理出来。“水磨石工艺以前很流行,后来渐渐失传了。”裘冠伦说,为了能够让此次修缮还原出1941年老美琪的味道,管理团队专门到川沙等地找来了老师傅,请他们按照当年的配料恢复原先的工艺,从而让这座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的戏院恢复了往昔的风韵。

  看完脚下,抬头向上。一盏主体由3个多边形叠加而成的吊灯也颇有特色。据了解,当年著名设计师范文照设计美琪大戏院的时候,采用的是现代派装饰主义风格,一种十分重视装饰的艺术风格。然而,在施工时,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吊灯在内的5件物资在运输过程中遗失,最终只能采用了一盏造型简单的吊灯予以代替,多少留有遗憾。

  此次改造修缮,设计师章明结合美琪的建筑风格重新专门设计了这款吊灯,让范文照原本的设计得以更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美琪大戏院改造修缮工作结束之前,曾邀请一批老员工前来参观,这些伴随着美琪成长的职工看了非常激动:“这就是我们当年工作时候的戏院啊!”

  为了让美琪大戏院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改造修缮能够取得最佳效果,戏院方面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城市建筑档案馆中找到了几十张当年建院时的老图纸。裘冠伦表示:“这些图纸保留了不少细节,对于改造修缮意义重大。”

  舞台、观众席添加现代高科技元素

  “修旧如旧”是这次改造修缮的基本要求。然而,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提升剧场功能,也毫无疑问是改造修缮的根本目的。所以在门厅、外立面等方面恢复当年风貌的同时,改造修缮后的美琪大戏院在舞台、观众席则添加了不少现代高科技元素。

  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共1261个座位,大红的座椅颜色仍然充满着时代记忆。不过坐下之后,便能感受到观赏舒适度的提升。除了椅垫材质更为有效地支撑人体外,座椅之间的间隔也被增加了5厘米的距离,这样“一个拳头”的距离让观众有了足够的腿部空间。礼宾部服务人员表示:“即便是体型高大的欧美观众也完全不必担心坐着憋屈。”

  座椅下方还新增了空调送风口,这般下送风的设计能够让每一位观众都处于十分舒适的观赏环境,告别了以往某些座位夏季太冷、冬季太热的尴尬局面。裘冠伦说,这样的设计在上海的老剧场中,还是独此一家。

  此外,为了弥补一些角落的观赏缺失,戏院方面特意增添了4块大屏幕,演出时能够将舞台上的景象实时反馈在屏幕上,不再有观看死角。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舞台灯光的发挥,原先屋顶“田”字形的设计被换成了“品”字形。对此,专业人士解释说:“在以电影放映为主的剧场环境下,对于顶部灯光要求并不高;而现在美琪以综合性演出为侧重,则要考虑到舞台灯光的独特设计需求。”采用“品”字形设计后,舞台射灯被巧妙安排在最上方那个“口”中,使得戏院在保留传统元素之余,提高了灯光的使用效率。

  与之相对应,硕大的舞台上,硬件设施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舞台设施全面升级成美国音响设备和葡萄牙吊杆,足以满足各类演出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美琪此次还引入了一套演出调度设备,通过一块手表大小的设备就能够实现演员、乐队、灯光、音响等全方位的指挥调度,保证舞台演出和现场指挥调度的安全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