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现有22例病例属同一传播链,中风险地区一增一减
2021年2月5日9时,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第99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了上海4日确诊本土病例的具体情况,该病例常住浦东新区,系确诊病例的密接者,经主动监测筛查发现。
上海现有22例病例处于同一传播链
邬惊雷表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常住浦东新区确诊病例与此前的21个病例处于同一传播链上。
截至2月5日早8时,已排查到该病例的密接者34人,完成核酸检测34人,结果均为阴性。
排查到该病例密接的密接346人,完成核酸检测304人,结果均为阴性,42人样本正在检测中。
排查到相关人员3797人,已完成核酸检测3790人,结果为阴性,7人正在检测中。
采集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569件,其中563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6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均与确诊病例住所有关。
邬惊雷通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防控办研究决定,将浦东新区高东镇新高苑一期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
1月22日,中福世福汇大酒店被列为中风险地区。2月5日18时起,中福世福汇大酒店将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目前上海共有22例本地确诊病例,现均已在市公卫中心治疗,其中19例为普通型、3例为轻型。
上海市卫健委详解“及时发现”
“不少病例发病较轻,如何及时发现?”
针对上述记者提问,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对医疗机构来讲,要做好严格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核酸采样检测及相关检查,也能够比较快地完成系统全面的医学检查和鉴别诊断。对住院患者和陪护,医院要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举措。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地按规范进行排查。
从社会层面来讲,邬惊雷表示,特别要强化对于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预防性的主动筛查措施,来提高早发现的效果。从目前来讲,卫生健康、海关边检、交通运输等行业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暴露风险的重点人员,对此需要定期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苗头来消除风险的隐患。
从市民来讲,如果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等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口罩,和其他人员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随便吃一点药掩盖症状,要使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充分发挥监测哨的作用,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发现。
公卫专家吴凡:建议结合动态评估适当增加筛查检测次数
昨日新增病例是通过主动排查发现,上海后续防控工作应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提问,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回应称,每一次疫情的来源、涉及的规模以及呈现的特征都不一样。
吴凡解释称,从全球的情况来看,疫情正呈现出它特别的复杂性、严峻性,而且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从中国情况来看,疫情呈现出散发、点状的特点。
作为超大城市,吴凡表示,上海的疫情防控需要要掌握每一次疫情的特点和自身的规律。“上海的疫情尽管起数不多,但是品种挺丰富。”吴凡称。
她举例称,每一次疫情,来源不一样,出现的形态不一样,涉及场所也不一样。最早是防输入,又是防境外输入,境外输入防得很好。后来,从防人到防物、防货、人物同防。最早是人群,然后是机场,后来是机场人群,这次涉及到居民社区、功能场所等。
“从专家的角度来看,因时因势分析疫情的动态,能够优化本市防控策略,动态地调整每一次的防控措施,这是非常重要的。”吴凡强调。
作为公卫专家,吴凡建议,上海要继续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原则,从目标导向出发,每一次疫情发生后围绕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流调中发现很多重要的信息,研判排摸出谁是密接,谁是密接的密接,谁应该属于筛查人群、一般普通人群。
对于上述人群,吴凡建议还可以再结合动态风险评估的特点,在循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管理中的筛查检测次数,提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此外,吴凡也认为,新冠病毒在变化当中,在不断在全球各地适应不同的人群,适应不同的环境。
“战胜疫情,没你不行。”吴凡也在发布会现场喊话上海市民,她建议市民对疫情的发生不要过于恐惧,也不要过于纠结,而是应该主动地了解新进展,理解配合好每一次防控措施的落实。
民政局:小区测温查码,农村暂停开放红白事宴会点
在发布会现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春节期间,上海将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对非本居住区的人员,必须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后才能进入小区;同时强化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切实做好消毒、通风和秩序维护,在入口处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同时控制好人员规模,暂停非必要的人群聚集性活动。
此外,上海将暂停开放农村红白事宴会点,大力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柔性劝导村民群众不办“流水席”。
上海还将做好对小区楼道、电梯、门卫厅、垃圾厢房(桶)等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公共场所的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重点做好二级以下旧里的清洁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