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昨天(9)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他表示上海已经进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阶段,将加强和完善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更为灵敏、精准的预警体系,守护市民健康。请听本台记者吕春璐发来的报道: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如何守好“入城口”?邬惊雷介绍,全市卫生、交通、海关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坚决做到“一查到底、管尽管”,及时、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截至目前,查明所有确诊病例感染来源,全面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将疫情有效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通过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截至5月25日,全市对2万1千多名企业复工复产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对7000名复学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采样检测;对7万4千多名申请检测个人进行采样检测。

  [除了市级疾控和16个区的疾控,有37家医疗机构都能检测核酸,同样还有社会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也开展服务。这些能力预计到6月底还会进一步的增强。一是加强自身的检测能够做的数量,二是增加检测机构。]

  上海已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公共卫生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邬惊雷透露,各项工作已经在抓紧落实中,包括在病例和症候群监测的基础上,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建立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

  [通过这次疫情来讲,我们感觉应该是多元多点的能够启动预警。我们在所有医疗机构嵌入发热门诊报告,它可能不知道原因,比如突然发现10-15岁人群发热人特别多,要引起警惕,第二,症候群,像这次新冠肺炎,不明原因发烧肺炎很多,应该引起警惕。]

  2016年至2019年,上海每年都会出现约2000起公共卫生“苗子事件”,比如校园里的小范围水痘感染等,目前本市已经建立起苗子事件报告制度,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这个系统,预防关口前移,防止“火苗”变“火灾”。

  [报告系统能够更加及时完善,强调专家库建立,通过每个事情苗子事件的研判,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和处理,维系公共卫生的这支队伍的能力、水平以及一定足够的数量人数,对于维系整个的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在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全市200家社区发热哨点已经全部启用,下一步本市将采取逐步增加发热门诊的独立CT设置等措施,继续增强疫情防控能力不放松,同时,邬惊雷表示,医疗卫生各项惠民实事也将继续推进,包括年内实现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互联互通互认,重点推进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资料的互通,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互联互通互认等:

  [主要是有35个医学检验项目和九个影像学项目。过去看病会带着一大对其他医院的检验报告单,现在不用带。市民如果登录注册上海健康云,很多检验、影像都有了,可以随身显示给医生看。跟南通市、嘉善已经在做互联互通了。]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