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很快将迎来10号线二期、15号线,以及18号线一期南段,3条新线路投入运营,从而形成19条线459座车站的超大规模网络。规模持续增长,客流持续攀升,运维压力持续加大,上海地铁如何应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智慧”二字上做文章。请听本台记者常洛发来的报道:

  不算即将开通的三条新线,上海地铁的运营里程已超过了705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达到66.4%。在“长大”的同时,上海地铁也在“变老”。近期,早高峰时段出现的多次故障,就给不少上班族带来困扰。尤其是1993年投运的地铁一号线,问题最为明显:

  [坐一号线通勤,莘庄到徐家汇上班,线路比较老,像大雨车子会出故障,像上个月车子也会出故障,然后人特别拥挤。(担心早晚高峰地铁会延误啊,影响上班这样。)]

  如何减少故障?记者探访了上海轨道交通梅陇基地。工程师李书越介绍,对于老线路采取“查漏补缺”来应对“老龄化”,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列,锦江乐园站道岔岔区木枕已使用27年,为消除故障隐患,今年已更换为新型混凝土岔枕,类似的2号线区段临时停运整修、3号线缩线运营道岔改造等线路改造项目一直没有中断过。

  具体分析各类故障原因,车辆故障约占一半。李书越介绍,目前上海地铁在新修线路上,投入了389辆新型自动列车,可实现自动出库、折返、检修。预计2022年,全路网列车将完成更新,并全部接入智慧化网络。

  [第一点就是我们准点率和故障率,目前是将车上的状态信号和故障信号,通过4G网络,实时发送我们的地面平台, 工程师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处置和指导,对关键部件进行预测分析,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成功避免故障升级,影响运营。]

  申通地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金涛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地铁挖潜增能的最主要手段,经过大数据推演,将以往驾驶员发现故障后上报的被动处理方式,变成大数据监测,人工主动处置的运维模式。

  [一个设备发生以后通过网络来计算,设备的故障推演,到底故障发生在哪几个点,协助人工处理,提高设备稳定性,也即是说如果掌握了数据的规律,(能)提前处置。]

  智慧地铁建设,车站也是重点。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汉中路、惠南、顾村公园、新江湾城和诸光路五座各有侧重的智慧车站,在自动开关站系统,客流热力图,AI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运用上先行先试,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

  以上由记者常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