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昨天(23)中午11点28分,浦东新区海域发生M0.8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距人民广场67公里。市民纷纷表示没有震感,地震专家解释,只是正常的地震活动,上海从1970年统计至今,平均每年会有4、5次小地震。请听报道:
“上海浦东新区海域发生M0.8级地震”很快登上微博热搜,但评论区的上海网友都表示毫无感觉,开玩笑说“还没跺脚的动静大”。也有人疑惑,震级前加了字母“M”,是不是和大家日常理解的强度有所不同?上海地震台高级工程师于海英解释:
[地震实际上震级有好几种,包括近震震级、面波震级,还有矩震级、体波震级,但是对外发布的时候全部都是统一到一个震级,就是M。比如说汶川地震8.0级,它实际上也是M8.0级地震。]
于海英说,此次地震就是很小的一次正常地震活动,目前只要是能监测到的地震,无论大小,有关部门都会及时向公众通报。
[上海一般的高楼,目前为止像1.2级地震我们就有感,海域离我们相对远一些,要震级稍微大一点我们才有感。上海行政区范围之内发生的任何地震我们都会发布的,在整个东部我们上海台站的密度还是比较大的,监测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全国都是属于走在前面的。]
记者了解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于今年底竣工验收,将在我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于海英透露,上海也正快马加鞭推进相关工作。
[我们4月份基本上也要上马了,远场大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我们这边都会开始。比如说台湾或者日本发生大的地震,上海这边会有感,我们有可能就会有一些预警之类的。]
从连续两次强震、余震不断、伤亡惨重的土叙地震,到周四早上中塔边境刚刚发生的7.2级地震,地震频发,是否意味着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于海英说,到目前为止都属于正常范围。
[这两次地震实际上也是我们地震研究当中的一种类型,叫震群型也叫双震型,就是两个震级差不多的大地震发生,这种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它后面的余震也挺多的,土耳其余震现在有7000多个了,应该也是正常的地震。7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平均来说都要发生很多次,像咱们国家的话,三年要发生两次。]
以上由记者汪宁报道。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