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接地气”,游子回家了

  生态功能恢复只是土地整治的基本目标,上海以郊野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新一轮土地整治,其实思虑更远:让农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让空心化的农村迎来复兴。要实现这点,郊野公园不能只满足于潮汐式客流形成的人气,更需要有人扎根于此,而这离不开优势资源和产业。

廊下郊野公园特色民宅廊下郊野公园特色民宅

  廊下郊野公园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脚。公园中的一家植物园艺公司,花卉产品出口欧美,同时还是优秀的园艺观光景点,200多名员工中,90%以上是廊下人,是吸纳本地人就业最多的现代化农场。在廊下,类似的“接地气”产业项目不下50个,比如集种植、培育,和采摘、DIY和科普于一体的贺尔斯草莓学苑,还有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生产服务一体化食品产业链的鑫博海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廊下郊野公园开园后,不少现代化农场选择打开大门,让游客参观游览。图为一处现代化农场苗圃廊下郊野公园开园后,不少现代化农场选择打开大门,让游客参观游览。图为一处现代化农场苗圃

  “嗅”到家乡复兴的气息,年少时就离家创业的廊下人陆记毅然回家,2014年底租了数百亩土地打造马术庄园,逐步发展起马术教学、活动策划、摄影、婚庆等服务,回头客越来越多。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场主,不仅生意做得好,还搭起了景点联动平台,为廊下郊野公园内的其他旅社、饭店、果园、农庄介绍客流。

年数较大的廊下农民选择进入农场“再就业”年数较大的廊下农民选择进入农场“再就业”

  随着郊野公园发展,像陆记这样的“候鸟”越来越多,即使是外乡人,也被廊下浓郁的创业氛围吸引。7年前到廊下做生意的浙江嘉善人陈林根,原来一心一意种蘑菇,在郊野公园带来客流后看到了商机。今年,陈林根追加投资8000多万元,启动110亩的三期综合项目,除了有自己熟悉的蘑菇培育工厂,还打算新建“蘑菇社区”,包括蘑菇主题餐厅和蘑菇主题宾馆,吸引更多人来廊下。“我看好廊下,扎根不走了,我儿子也成了新上海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