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碎?什么是重构?在艺术家庄红艺的手中,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却在纸雕、光影与色彩的交融中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从花田到风景,从破碎到绽放,庄红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探索着生命的韧性与自然的力量。在宝龙美术馆“万花筒:庄红艺个展”中,庄红艺给观者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感知、记忆与情感的深度对话。

破碎的重构:纸张与生命的对话
庄红艺的艺术创作采用了纸雕、折叠、拼贴等手工技法,将纸这种看似简单的材料,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独特的语言。在庄红艺的作品中,纸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不同于传统的纸质绘画,庄红艺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折叠、剪裁,将纸的质感和肌理最大化展现。每一朵纸花、每一片褶皱、每一处拼接都体现了他对材料的精细掌控和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
庄红艺的创作手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深具现代感。他将纸张的自然属性和创意变换结合在一起,从最初的纸张破碎到折叠、剪裁、拼接,这一过程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创作张力。而这种由碎片、褶皱、纹理构成的独特“纸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
与此同时,庄红艺巧妙地将这些看似散乱的元素通过色彩的交织与拼贴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他大胆使用鲜艳的色彩——如红、黄、蓝、紫等,用极具表现力的笔触让每一朵纸花都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充满感官冲击力的组合打破了色彩的常规使用,通过颜色的层次与对比,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而这种独特的色彩语言,已经成为庄红艺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 Kaleidoscope (万花筒), 2024
Collection of 55 works (收藏级 55)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600x1200cm

▲ Trailing Lines (延续), 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230x300cm
庄红艺的风景系列作品(landscapes)探讨了记忆与能量的深刻联系。庄红艺将自然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艺术语言,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对现代化进程的自然反抗与回应。在全球城市化的背景下,他以自由感和实验精神赋予传统艺术形式新的生命,让色彩与形态突破束缚,创造出一片无边界的自然景观,邀请观众在其中重新体验和感悟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Observation (观察),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58x80cm

▲ Perception (洞察),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50x40cm
庄红艺的花田系列作品(flowerbeds)则展示了他对色彩、形式和手工艺术的无限热情与创意。源自中国北方的传统技法,使得丰富的肌理感在花朵繁复的堆叠中层层而出,大胆的色彩对比和强烈的表现力冲破了视觉的力量感。这些花朵以郁金香、莲花、玫瑰等形态折叠而成,逐一排列在画布上,构成一个充满变化和生气的花田,仿佛每一朵花都在讲述一个关于生命、变化与永恒的故事。

▲ Elysian Meadows (梦草原), 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2px200x250cm(200x500cm)

▲Garden of Eden (伊甸园), 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200x300cm
在庄红艺的手中,纸张成为了一种兼具破碎感与生命力的独特媒介。通过雕刻、折叠、拼贴,纸张从单一的平面形式转化为立体的视觉语言。“纸花”以纸的质感和肌理为底,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细微的褶皱中焕发出张力。这是一次材料与情感的对话,也是一场艺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反思。

▲ Utopia (乌托邦),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5px480x200cm (480x1000cm)
光影流动中的感知:感官与情感的双重体验
移步换景,层叠不息,庄红艺的每一幅作品都会随着观看者的视角和光影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这种变化性和流动性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画面通过光影的变换、色彩的交织和形态的变化,不断激发观众的感官反应。每一次不同的观看角度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仿佛进入了一个多维的感知空间,观众的视线和情感会随着作品的形态与色彩的转变而不断流动。
在庄红艺的作品前,观众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和体验者。在《万花筒》展览中,观众会经历从视觉冲击到情感共鸣的过程。庄红艺通过光与影的律动,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一种生命的表现。当色彩与形状交织在一起时,画面呈现出的节奏感使人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既是一种身体的感受,也是一种思想的震撼。

▲ Pattern of Light (光),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布面综合材料)
4px300x250cm (300x1000cm)
庄红艺的创作灵感,许多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街头的花朵、自然景色的变化,甚至是工作室地板上无意间舞动的图案。他认为,美的存在不在于它是否显而易见,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所有对美的探究都源于视角的转换。只需以敏锐的心去倾听世界自然而然的诉说,便能捕捉到隐藏在每一处的诗意与灵感。
庄红艺对“体验”的思考,揭示了艺术作为表达和传递情感与思想的媒介的重要性。庄红艺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体验?如何在艺术中传递这种体验?这些体验是否在被重复时发生改变?——不仅反映了他对艺术作品与观众互动的关注,也表明了他在创作中对于感知和记忆的深刻思考。艺术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不断流动,随着时间、空间和观看者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Echoes of Being (回声),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2px200x250cm (200x500cm)

▲ Cosmos (宇宙), 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120x180cm
绽放的极致能量:生命与情感的色彩交响
庄红艺从纸的“破碎性”中发掘了创作的可能性,通过细腻的手工艺手段,使纸的质感、痕迹和褶皱成为一种纯粹的表现方式。对于庄红艺来说,破碎代表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解构与重构,同时也是对当代艺术中的“非同一性”解放的追求。混乱和碎片化是艺术创新的源泉,艺术在这种混沌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色彩艳丽的花朵,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生命力、变化和消逝的隐喻。
庄红艺在这些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感的狂烈和不可抑制的力量,使得作品不仅在视觉上震撼,也让人触动内心的某种深层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庄红艺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通过不断变化的色彩、材质与结构来反映他对现代性、记忆和感知的思考。
庄红艺的作品,不单单是某种意义的表达,而是对意义的质疑与反叛。艺术本身成为了表达和体验的载体,而不是简单的符号或象征。他的作品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而是通过材料的呈现、光影的变化、色彩的碰撞,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碰撞。

▲ Threads of Being (生命线), 2024
Rice paper, 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宣纸&墨&布面丙烯)
4px250x300cm (500x600cm)

▲ Ash (灰烬),2024
Pap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纸本&布面丙烯)
4px280 x120cm (280x480cm)

▲ When Flowers Dream (当花做梦时), 2024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300x200cm
庄红艺的作品,在形式和精神层面都体现了对现代性、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对感官体验的深入探索以及对破碎和混乱的再创造。他的艺术语言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对时代精神、个人记忆和内在感知的一种深刻反映。正因如此,庄红艺的作品能够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并在个人的感知中不断变化和延展。这种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静止的艺术品,更是一种不断与观众对话的精神媒介。
艺术家 Artist
庄红艺 Zhuang Hong-yi

1962年生于中国四川
1982-1986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
1992-1996年荷兰密涅瓦艺术学院毕业
2005-2006年执教荷兰自由艺术学院
现生活在瑞士,工作于中国北京

万花筒:庄红艺个展
KALEIDOSCOPE: ZHUANG HONG-YI
艺术家 Artist
庄红艺 Zhuang Hong-yi
展览时间 Duration
2025.1.11 - 2025.3.23
展览地址 Address
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上海宝龙美术馆6&5号厅
No.3055 Caobao Rd., Minhang Dist., Shanghai
Hall 6&5, Powerlong Museum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