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抗疫一线,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医生查琼芳用了67个日夜,写下了67篇抗疫日记,最终编撰成《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于4月26日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由援鄂一线医生写的抗疫日记。

  武汉是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城市。现在武汉这个城市它生病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义务去帮助他们。

  大年夜,正是合家团圆的时候。就在这天晚上,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和其他13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临行前,她用手机语音记录了自己的心情,此后,开启了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奋战67天的序幕,她开始用日记来记录这里的点滴。

  有太多的朋友、家人还有同事都关心我,就不停的跟我打电话,还有微信,问我在那边情况怎么样?所以说为了让他们放心,我就每天写一点东西。

  第一医疗队接管的是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查医生所在的医疗小组6个医生负责10个病人。其中9个上了无创呼吸机,剩下一个需要高流量吸氧,最初大家的压力很大。随着气管镜、可视喉镜等医疗设备陆续到位,积累经验的增加,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压力逐渐减轻。在查医生日记中,最常出现的一个人名,就是周新,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66岁,是上海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每天进入隔离病房查房,操作风险最高的气管插管也总是抢在前面。

  压力最大的我们是危重病人的抢救,接管的时候,这些病人的病情非常重,而且死亡率很高。护理病人、救治病人,这是一个目标。

  在日记中,查医生不仅记录了医护的日常工作点滴,更用平实的笔触,记录了武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救护车驾驶员休班时来给医护剃头做TONY老师,最多一天为60几个人剪发;中年白领主动来做护工,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收垃圾,打扫卫生,不敢回家住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里;为了让医疗队员吃上绿色蔬菜,一位当地农民除了自己种的菜以外,花了1000元向村民买了很多蔬菜,骑着三轮车送来上海医疗队所住酒店。

  骑了40公里,因为不认识路,也不会用导航,就从一大早然后一直到下午才到我们酒店,要给他钱,他也不要,他后面回去到晚上8:00才到家里面。

  67篇日记,10万字,《查医生援鄂日记》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缜密的逻辑,更多的一名普通医生所见所思。正如书本封面上所写:“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回到上海,回归正常生活,查医生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约上已是“生死之交”的医疗队队友,一起再去武汉看樱花盛开。

  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至少是我们医疗队每一个人的梦想。明年春暖花开开樱花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到武汉去看看武大的樱花。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