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亮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公众满意度比2015年提高11.6分

  上海“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各项目标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提前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1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介绍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思路。

  天更蓝,水更清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经初步核定,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削减68.1%、38.1%、46.6%和28.2%,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87.2%,较2015年上升 11.6个百分点。全市259条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5%,较2015年上升71.4个百分点;优III类水质断面占比达74.1%,较2015年上升59.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据第三方调查,2020年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为78.1分,较2015年提高11.6分。

  蓝天保卫战方面,在2017年底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基础上,全面完成中小燃气(油)锅炉的提标改造,燃煤电厂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累计完成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3262家;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上海港率先实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淘汰高污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等走在全国前列。

  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完成水源保护区排污口调整;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3158条段河道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4.73万个河湖2020年底基本消除劣V类。

  净土保卫战方面,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和类别划定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发布《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完成南大、桃浦等重点区域土壤修复试点。垃圾分类攻坚战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时尚,取得超预期成效。

  环保设施日趋完善

  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重大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渐趋完善。上海完成31座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和17座污水厂新扩建工程,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已执行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净增污水处理规模70.65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能力达到840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率预计97%左右,污泥处置设施规模突破1000吨干污泥/日。实施40.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8%,较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69万吨/日,无害化处理总能力达到4.2万吨/日,危废焚烧规模达35万吨/年以上,医废焚烧处置规模达10万吨/年以上。

  此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制修订《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6项地方法规以及《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等多项政府规章,发布9项地方环保标准。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持续深化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