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入境旅客55分钟通关!本月起上海口岸旅检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本月起,历经半年的开发测试,浦东机场海关正式面向全部入境旅客启用分流闸机,这标志着上海口岸旅检信息化应用的全覆盖。截至目前,约6500余名旅客使用分流闸机,体验信息化通关模式带来的便利高效。

  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2020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大幅减少,但全年仍高达587万人次。疫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通关便利高效的客观需求,对海关旅检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海关结合总署相关系统功能,自主开发“新一代旅通、风控、智慧卫检等系统本地化配套支持模块”,以进出境人员风险分值和海关健康申报码贯穿整个信息链,通过在口岸配套设置自助申报机、多功能分流机等新设备应用,形成了具有上海口岸特色的常态化监管与应急响应兼容并举的新型旅检工作模式。

  “四准、四化、四联动”, 成效初显

  时间回溯到2月1日。这天下午,李女士乘坐的某入境航班飞抵浦东国际机场,风控部门已提前完成风险分析及布控,并计算旅客风险分值。

  16:30,李女士进入航站楼。在闸机通道,李女士将健康申报二维码对准扫描窗,闸机迅速自动完成首次测温,约1-2秒,系统自动审核健康申报信息完成,通道闸机显示绿灯同时栏杆抬起,李女士被引导至快速通道接受流行病学调查并确定后续采样样本类型,显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的采样试管标签会被自动打印并贴在采样管上。李女士手持采样管进入设置在口岸的移动采样方舱接受样本采集,随后进入红外测温通道进行二次测温,并同步完成照片留存,体温正常快速通过。

  17:25,李女士所携带入境的托运行李已完成先期机检,同时,李女士也已完成全部通关流程,根据上海地方防疫要求,等待进一步转运隔离,全程通关时间只有55分钟。

  上海海关在旅检口岸开展的这一系列监管模式改革探索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出入境人员全流程动态精准监管,彰显了“四准、四化、四联动”的建设成效。

  · 优化布局通关流程,实现四个“准”

  通过自建风控模型,动态计算入境人员的风险分值,实现风险布控准;使用多功能分流机,一站式完成测温、人员信息采集、健康申明信息的计算机自动审核,做到人员分流准;根据风险模型自动向关员提示入境人员的风险特征和处置方式,保证处置方式准;利用旅客舱单信息对健康申明数据开展逻辑校验、合规性审核和自动修正,确保数据统计准。

  · 应用实践高科技设备,实现四个“化”

  自主研发的多语种自助申报机,可进行护照、登机牌、邮轮船票扫码,申报信息校验,提供自助申报便利化;在接收旅客舱单、测温、健康申明验核等环节,实时计算、动态调整入境人员的风险分值,做到风险甄别动态化;以多功能分流机代替关员人工扫码,完成人员风险分级和分流等作业,实现通关验核自动化;优化测温系统,案例追溯时仅需简单输入人员姓名、证件号码等,即可调取核查案例所需的多项信息,实现事后追溯高效化。

  · 精准传输实时数据,实现“四联动”

  应用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随到随检,实现实验室与口岸联动;构建上海口岸进出境人员档案库,利用视频监控等科技装备,指挥部可远程下达指令,进一步强化指挥部与现场联动;利用上海市联防联控机制,与边检、市卫健委、市口岸办等单位开展数据共享,促成了海关与地方联动;总结入境防控经验迅速向出境监管环节复制,做到外防输入与内防输出联动。

  目前,上海机场口岸300人左右的航班,通关时长已从6-7小时降至平均100分钟左右;入境人员信息追溯时长从2小时压缩到20分钟左右;关键岗位人力资源节省83%;入境人员100%采用电子健康申明,关键数据准确率达100%,可完全满足自动统计、快速追溯等工作需要。